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近日與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合作,啟動對青海湖水深、水質等情況的監測調查。這是中國首次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對這一國內最大的內陸咸水湖泊進行高密度、高精度實測。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李世杰說,受全球變暖和人類活動影響,自上世紀50年代國家首次對青海湖實施水位觀測以來,青海湖沿岸生態環境持續退化,湖水水位不斷下降,過去30年來下降達3米多。
不過,由于氣候變暖造成降水量增加,青海湖水體面積自2004年以來正逐年恢復。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衛星遙感中心的最新監測結果顯示,今年青海湖水體面積為4317.69平方公里,較2004年同期增加131.69平方公里,是4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
李世杰說,研究人員將對青海湖全湖水深進行高密度、高精度測量,繪出全湖等深線圖,首次進行全湖范圍水質監測,分析不同區域、不同深度的水質狀況,還將在全湖范圍進行多點淺層巖性鉆孔,分析湖底表層沉積物分布狀況及其物理、化學特征。
李世杰說,預期這次調查將得出青海湖水域面積、水深等最新數據,作為未來青海湖情況變化的背景資料,為青海湖地區環境保護和青海省應對氣候變化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這些數據也將連同青藏高原地區其他主要湖泊調查數據一起輸入“中國湖泊數據庫”。
青海是中國最重要的水源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稱為“中華水塔”。然而,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當地近年來氣溫增暖顯著,荒漠化嚴重,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可利用水資源減少,極端天氣氣候時間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明顯增大。為此,青海省政府專門制定出臺了《青海省應對氣候變化地方方案》。
(新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