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9日,受科技部委托,由國家質檢總局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主持召開了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國家現代電學計量標準和檢測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子課題“交流電阻計量標準”的課題驗收會。
以清華大學唐統一教授為組長的驗收專家組審閱了課題組提交的技術資料,聽取了課題研究報告并現場參觀了交流電阻計量標準裝置后,高度評價了課題研究的工作成果,認為課題組研制的“雙螺線”型交直流差可計算電阻,具有交直流轉換差小、性能穩定、可實現量值范圍寬等優點,技術指標大幅度超過國外各種交直流差可計算電阻。在理論計算方面,建立了基于分布參數的交流電阻計算模型,修正了國內外使用了幾十年的計算方法,對于高準確度交流電阻有普遍意義。建立的交流電阻計量標準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國際計量界早在1990年1月1日就陸續啟動了以量子化霍爾電阻計量標準代替傳統的實物電阻計量標準。我國也于2004年建成了量子化霍爾電阻計量標準,并于2006年被正式批準成為國家計量基準。在國際計量局組織的關鍵量比對(CCEM-K10)中,我國的量子化霍爾電阻計量基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建立交流電阻計量標準,將交流阻抗的量值溯源到量子化霍爾電阻計量基準,并擴展電阻計量標準的測量范圍和頻帶,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對完善我國電磁計量綜合測量能力,增強我國在國際計量界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立交流電阻計量標準對于計量單位制的進一步發展、在用基本物理常數來定義計量基準的研究中,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科技部郭曉林處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我國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對科研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計量院能夠連續攻克科技難關,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是十分可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