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網站,發現這兩個詞的概念最亂了。
肖氏硬度試驗法是于1906年由美國之A.F.Shore所發明。在在廣用為動性硬度試驗法的代表,此方法是把一定量2.36克的小錘(尖端裝有小粒的鉆石,期尖端半徑為0.25mm)掛在垂直的計測桶內一定高度,由此高度使小錘自由落下。當小錘打擊試片時,試片表面會產生很小的壓痕,此時小錘的一部份能量會消耗在試片的變形。而剩余的能量會時小錘反跳至令一高度。如試片的硬度越大,則沖擊壓痕淺,消耗能量少,殘余能量大,會有較高的反跳高度。反之亦然,所以可用小錘的反跳高度來表示肖氏硬度,通常用HS記號表示之。
國內主要測量軋輥材料。經過近幾年發展里氏硬度完善將逐漸替代肖氏硬度。肖氏實驗步驟:
先把硬度計調整至準備狀態。
轉動計測筒升降手輪使筒上升,使試片放置于砧座上,在轉動計測筒升降手輪使筒下降壓緊試片以避免慣性影響,壓緊力應在20kg以上。
將黑色沖錘操作旋鈕順時針轉到底,使沖錘落下沖擊試片表面,聽到喀一聲,放開此鈕,然后硬度計直接讀取刻度盤上所指之讀數,此為肖氏硬度值。
同樣也是這個美國人,在1920年,又發明出邵氏硬度,主要用于橡膠類的硬度試驗,這是一種靜態測量方式,他的硬度單位也不同,從邵氏A到邵氏OO,施加的測力也不同,測頭的形狀也不一樣,廣泛應用于橡膠,海棉行業的測試。
從兩者的測量方式上的不同看來,應該說,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可能大家看到了SHORE這個名字,把他們弄混了。或許,有些銷售商給了一些誤導。
或許我說的不是很準確,希望這方面的專家給與更詳盡的答復。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