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一五"末,全國將創建3000家集貿市場、3000家餐飲店、3000家加油站、10000家眼鏡配制場所和15000家商店為"計量放心單位",國家計量基準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比例將由目前的40%增加到70%……記者從剛剛閉幕的全國質檢系統計量工作會議了解到,計量角色開始全面走進國計民生。在《計量工作"十一五"發展規劃》(下簡稱《規劃》)中,計量數據隨處閃現,令人耳目一新、催人振奮。
"建設先進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是《規劃》的重點,在積極應對21世紀高科技發展、經濟全球化和維護國家安全等諸多方面意義重大。因此,《規劃》不但明確了相應的主攻方向,而且鎖定了一系列數字目標: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一批十大領域的計量基標準和相應的關鍵計量檢測技術方法,使國家計量基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比例由目前的40%增加到70%,參加國際物理量關鍵比對項目、化學量關鍵量比對項目分別達到110項和40項,使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國家有證標準物質滿足全社會90%的量值傳遞溯源需求;每年組織開展6~7項省級以上計量標準的比對,并將其作為型式評價、計量器具監督抽查等的技術基礎……"十一五"末,我國的量值傳遞及溯源體系整體水平要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日益完善的計量法規體系"是確保計量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規劃》中為此明確的數字目標引人注目:在修改現行《計量法》(已完成第6稿修訂并已報送國務院法制辦)的基礎上,修訂70%以上與其配套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基本建立起以國家計量立法為主、地方計量立法為輔、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計量法規體系,并符合WTO、OIML等的相關準則;對實施5年以上的計量檢定規程及計量技術規范進行清理和組織修訂。
加強計量執法監督是確保"計量放心""計量安全"的重要保證。為此,《規劃》以計量數據的形式公開承諾:到2010年,全國商貿領域在用強檢計量器具受檢率達到90%以上,米、面粉等20種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抽樣合格率要達到90%以上,在用醫用強檢計量器具受檢率要達到90%以上,加油站加油機受檢率要達到100%。
在"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建設"方面,計量數據也隨處可見:到2010年,80%的城市實現一個城市只設置一個綜合性的計量技術機構,100%省級計量院(所)納入公益科研(或事業)機構管理;100%省級以上計量院(所)必須具備向社會開展計量校準服務的綜合能力;依托省級計量院(所)建立20個國家計量器具質檢中心,授權建立40個國家計量器具型式評價實驗室;建立《注冊計量師制度》,每年完成兩萬名注冊計量師的培訓、考試工作。
在"實施能源、資源計量工程"方面,計量數據躍然紙上:組織國家節能監測中心等單位新制定20項節能監測方面的國家標準,重點能源、資源計量器具的抽樣合格率要達到85%以上;積極為重點耗能企業開展能源平衡測評、能源技術服務,在全國范圍內選拔1000家企業作為能源、資源計量管理先進單位給予表彰。
在2006年全國計量工作總體部署中,計量數據跳動的"脈搏"同樣強勁:2006年,全國要組建8個國家礦山安全計量分站,并將國家重點管理計量器具由6種擴大到8種,初步形成煤礦安全計量器具量值傳遞新網絡;組織參加《1㎏砝碼國際雙邊比對》《血清中葡萄糖的準確定值》等18項國際比對項目,組織開展《機動車檢測線在用計量器具量值比對》《水流量標準裝置量值比對》等10項國內省級計量標準的比對;對2000年以前制定的計量檢定規程及計量技術規范進行清理,組織制定、修訂《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設備校準規范》等97項國家技術法規;上半年出臺新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下半年抓好宣傳工作,并從冶金、有色金屬、石油石化、化工、電力、建材等6個重點耗能行業的大企業做起,選定1000家重點耗能企業開展節能降耗服務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