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計量基標準體系(化學部分)資源共享平臺建設2005、2006年度任務圓滿完成 4月16日下午,由科技部計劃司、條財司委托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組織專家在國家計量院召開了“國家計量基標準體系(化學部分)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項目中期檢查工作會,對項目2005年、2006年的建設工作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檢查。專家組由金國藩院士、張玉奎院士、劉敦一研究員、王樹鐸教授和張廣軍教授5位專家組成,金國藩院士任專家組長。 專家組聽取了馬聯弟研究員所做的項目階段總結報告、下一階段工作設想及機電產品分析化學計量基標準資源整合與共享子項目的進展報告,審閱了有關材料,考察了化學標準物質等實驗室及基準裝置,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質詢。
兩年多來,國家計量院聯合43家單位對化學成分量、生化成分量和物化工程量等學科和食品、環境、大眾健康、機電產品、能源與材料等應用領域的現有高端測量資源進行了整合和完善,完成了資源調查報告12份、管理制度等技術文件17份,整合制定基標準方法、檢定/校準規范51份,整合基標準物質資源100余種,開展國際/國內比對43項,收集、整理化學計量基標準資源信息7092條,開展國內外培訓、交流活動12次,直接受訓和交流人數800多人,建立了涉及化學計量基準、標準、參考方法、參考實驗室以及相關政策和技術法規的網絡信息服務數據庫,初步形成了化學計量基標準資源信息平臺和實物資源共享平臺。項目建設過程中,聯合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管理委員會,加強了項目建設任務的管理與督查,有效開展了協調工作,對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項目還以量值溯源/傳遞和信息化網絡建設為手段,通過建設門戶網站(www.nams.cn)、出版系列叢書、舉辦專業性培訓班和學術交流會、開辦網上學習課堂等多種方式,實現了化學領域計量基標準的全社會共享,在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國際貿易等相關領域中,提高了化學測量資源使用效率,提升了機電產品質量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截止到2008年3月,門戶網站總訪問量達75118人次,尤其是通過平臺建設,開展了應對歐盟RoHS指令的實驗室能力驗證,為國際貿易提供了技術支撐;對食品中鉛鎘檢測提供了計量溯源服務;研發出甲醛含量標定的方法和儀器設備,可對國內外甲醛測定儀進行標定。上述成果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在相關領域有效提升了我國化學計量服務水平。 項目目前的建設成果及其共享服務的效果獲得專家組的一致好評。專家組認為,項目建設目標明確,建設思路清晰,體系設計合理,任務分解到位,全面完成了2005、2006年度任務書規定的建設任務。由于我國化學計量工作起步較晚,工作量非常大,專家組建議有關部門對該項目實施滾動支持,以繼續在更大范圍內整合優化最新化學計量資源成果,新增化學計量基準方法、基準物質和相關裝置,提高我國化學計量的整體水平。專家組還希望我院進一步加大對化學計量及其平臺建設的宣傳力度,強化相關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及時補充和建立新的計量基標準,并通過管理創新,實現化學計量基標準數據庫的動態更新和持續完善,保證化學計量基標準平臺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科技部發展計劃司、條件財務司,平臺中心,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標準委的有關領導及國家計量院吳方迪副院長、段宇寧副院長出席了本次檢查工作會議并做了發言。
[ 本帖最后由 duomeiti 于 2008-5-4 21:49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