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測量誤差會因使用的標準器精度等級不同而得到不同的測量誤差結果
測量結果的誤差是與所使用的測量儀器的實際誤差有關,準確度等級低的測量儀器的實際誤差,也有可能比準確度等級高的實際誤差小。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這種情況下進行不修正測量,準確度低的測量儀器的測量結果的誤差,可能比準確度高的測量儀器的測量結果的誤差還要小,但前者的不確定度肯定要比后者大。但如果是進行修正測量,兩個測量結果的誤差估計值都是一樣的(都是零),唯一不同的就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B、擴展不確定度包含了被測量真值范圍
這個我認為是對不確定度真實含義的曲解。不確定度并不表征被測量值是否接近真值,而是定量表征以被測量估計值(可能是已修正的測得值,也可能是未修正的測得值)為中心的不確定離散區間的大小。“被測量真值的范圍”僅適用于已修正的測得值,即以0誤差為中心的誤差不確定離散區間的大小。但不確定度的實際含義,也包括以實際誤差為中心的不確定離散區間的大小。盡管兩者的區間大小相同,但兩個測量結果所表達的物理意義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兩個測量結果的唯一差異,就是誤差(偏移真值的程度,也可以理解為“系統誤差”)。它可以通過修正的手段予以最大限度的補償。但修正的手段改變不了測量結果不確定離散區間的大小度(不確定度)。 C、測量不確定度的數值與測量誤差的數值存在某種大小關系
兩者之間不存在線性的正相關或負相關的關系型。 D、測量不確定度一般不能大于測量誤差的絕對值
這只是人為規定的技術要求。量傳比也是人為規定的。就像某檢定規程里對被檢對象的計量特性要求(即合格判據)規定:最大允許誤差不超過±1.0 %,示值變動性≤1.0 %。眾所周知,“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是與被測對象自身的因素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大小強相關,所以實際“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大于、小于、等于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