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淘籽 于 2021-7-12 10:47 編輯
2021年“智能制造時代的精密加工與測量技術”交流會
智能制造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也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舉措,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把發展制造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到重要位置,不斷向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大幅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精密加工與測量是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也是制造業主要探索、研究的方向。
為此,由中國科協航空發動機產學聯合體指導,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北京航空精密機械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計量協會智能傳感器專業委員會將聯合主辦2021年“智能制造時代的精密加工與測量技術”交流會。本次會議將邀請國內外資深精密制造、加工、測量技術專家作專題報告,就制造中的精密、超精密加工及數字化檢測技術、精密測量儀器研制、微納米加工與裝配技術、納米測量與校準技術、光學精密測量技術進行深入的交流探討。
一、會議時間地點
會議時間:2021年7月26日-28日(26日報到)
會議地點:遼寧·大連
二、會議主辦方
指導單位:中國科協航空發動機產學聯合體
主辦單位: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北京航空精密機械研究所
大連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國計量協會智能傳感器專業委員會
承辦單位:《計測技術》雜志社
《航空精密制造技術》雜志社
中國計量測控網
三、會議主要內容
會議分為大會主題報告部分及專家論壇部分。大會主題報告將在精密制造、加工、測量三個方面,充分探討行業發展趨勢、學術前沿以及其他相關問題;論壇將為參會代表提供更多深度學習交流的機會。此次大會主要報告及部分嘉賓:
· 特邀專家:王立鼎 院士
精密機械和微納機械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超精密齒輪工藝與測試研究,建立了相關精度理論與“正弦消減法”等誤差補償方法。研制出最高精度等級的精密齒輪和漸開線樣板,用于工程和計量基準。組建了中國第一個微機械工程研究室,是中國微納米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 特邀專家:譚久彬 院士
特邀報告:新一代國家測量體系與智能制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精密儀器工程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家計量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際測量與儀器委員會(ICMI)常務委員等。致力于高端裝備制造中的超精密測量與儀器工程研究,提出多模復合運動基準方法、多軸運動基準誤差分離方法和主動負剛度隔微振方法等。突破超精密運動基準等系列核心技術。
· 特邀專家:王大森 教授
特邀報告:大口徑光學元件先進制造技術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第52研究所技術總師,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帶頭人,專業方向為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南京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兵工學會先進制造專業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兼職。
· 特邀專家:池 憲研究員
特邀報告:航空發動機噴嘴微特征精密制造技術
北京航空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集團公司“標準提升工程”專家。主要從事航空精密制造技術研究。主持參與各類科研項目20余項,多次獲得省部級獎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專利授權5項。
· 特邀專家:張定華 教授
特邀報告:智能加工技術
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陜西省三秦學者,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基礎研究委員會制造工藝專業組副組長,西安三航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 特邀專家:傅玉燦 教授
特邀報告:復雜結構零件自適應加工技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院長,兼任國際磨粒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理事。主要從事難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綠色高效冷卻、自適應加工等教學與科研工作。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獲UTC-容閎科技教育獎。
· 特邀專家:楊輝 研究員
特邀報告:輕量化光機一體結構的超精密加工技術
北京航空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集團精密超精密及微細加工技術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預研及應用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精密超精密功能部件及設備研發、精密超精密加工工藝研究等。已出版個人專著1本,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 余項,獲省部級及集團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10余項。
· 特邀專家:周維虎 研究員
特邀報告:工業大尺寸精密測量儀器研發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二級研究員、博導、光電技術研發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光學工程學科帶頭人、精密檢測技術學科帶頭人。共主持完成50余項課題研究,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8項,發表論文160余篇,申請專利40余項,編寫教材1部,起草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和規范4部。先后參與國家多項相關領域實施方案的論證與編寫工作。
· 特邀專家:戴高良 研究員
特邀報告:Accurate and traceable dimensional nanometrology for supporting advanced nanoelectronics
清華大學博士,現就職于德國國家計量研究所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所(PTB),“3D納米計量”小組組長,國際測量和儀器委員會(ICMI)成員,IRDS計量學工作組的成員。
· 特邀專家:劉 巍教授
特邀報告:面向航空制造的多傳感器融合高精測量技術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興遼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首屆大連市青年科技之星、大連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創新團隊)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等。發表SCI論文77篇,授權第一發明人專利81項。
· 特邀專家:婁志峰 副教授
特邀報告:制造裝備空間誤差測量方法與儀器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制造裝備精度測量與提升技術、微小零部件自動化裝配技術專家。研發了被動式激光跟蹤測量技術與儀器,機床導軌多自由度運動誤差離線與在機測量技術與儀器,微小過盈聯接組件自動裝配技術及界面應力測量與分析技術與儀器等。獲得2018年中國計量測試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
· 特邀專家:趙印明 主任
特邀報告:多分量傳感器技術在軌道車輛碰撞測試領域的應用
高級工程師,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負荷傳感器中心主任。高端精密測量儀器及傳感器研究方向負責人,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團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計量協會智能傳感器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
· 特邀專家:何小妹 研究員
特邀報告:葉片型面參數測試計量技術研究
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幾何量測試計量技術專業副總師,所“金牛”專家,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復雜曲面、線紋和角度等幾何量計量技術研究。先后主持和參加了計量技術基礎科研課題十多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6項,申請發明專利4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
· 特邀專家:任冬梅 研究員
特邀報告:激光干涉技術在納米測量中的應用
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微納米測量技術專家,曾在海外游學工作多年,在國內承擔十多項科研項目,其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
· 特邀專家:劉 勇研究員
特邀報告:微小幾何量檢測應用技術
北京航空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精密坐標測量、視覺檢測相關技術研究。主持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多次獲得省部級獎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專利授權7項。
四、會議地址
連日航飯店
地址:中國大連市中山區長江路123號
五、會議報名
會議費2500元/人(含資料費);會議期間食宿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敬請參會代表優先選擇網絡報名的方式填寫參會回執。請于2020年7月20日前將會務費匯至指定賬戶(詳見附件1),會議當天領取發票。如有任何問題,可以與相關會議聯系人及會務組聯系確認。
六、會議報名聯系人
航空業計量所 張云霞
電話:010-62453984
手機:15201680897(V)
郵箱:zhangyunxia@cim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