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9-12-10 09:43 編輯
這是我在《計量學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試論測量不確定度與誤差理論的關系》,以前也貼出過,您不妨再瀏覽一下,看看k=3的擴展不確定度是否與合成的極限誤差相同!在主要誤差來源都估計為正態分布時,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和經典的誤差理論是溫和的!只是分布的估計和包含因子的確定沒有把握好,造成不同評定者最后結果的差異。
不確定度理論是誤差理論的發展,肯定是為了更加科學合理,當下的亂象是老師沒教好、專家沒指導好、學生沒學好、用者沒有應用好。
不確定度理論不好,我們也可以重回到過去的誤差理論時代,現在好多教科書中都還有,典型的就是合肥工業大學費業泰老師主編的《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其中既有經典的誤差理論,也有不確定度評定,有些簡單的用“極限誤差”我也覺得更好更方便。您的做法是:用一個“誤差元”的概念代替“測量誤差”,這是多余,因為您對“誤差元”的定義就是“測量誤差”的定義,您采用了“誤差范圍”的概念,來發展誤差理論,這個“誤差范圍”就相當于“擴展不確定度”,這是我們的共識,您說這個“誤差范圍”對應的概率是99%,好了,提到概率就得有對應的“分布”,正態、三角、梯形、均勻等都是有可能的,您是確定為哪一種?您也同樣繞不過去,您可能都估計為正態分布,但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您同樣迷茫。正確的做法就對同一種儀器的示值誤差進行統計,就像我統計的0.1級電能表的結果為正態分布,儀器的制造者給出的結論,同行專家的經驗和研究成果等。
經典的誤差理論存在瑕疵,經過全世界計量專家的努力發展才有了當下的GUM,有了我們的1059和1059.1,這不是鬧著玩的。您全面否定不確定度理論,這是您的權利,您的理論不也是對誤差理論的“發展”嗎?不然否定了不確定度用原來的就得了,只是您將誤差理論給發展爛了,首先“統計測量”的觀點錯了,“交叉系數”的觀點錯了,還有什么“方根”合成就沒聽說過。
累了,到此結束吧!都不容易,請多保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