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8-5-3 09:57 編輯
-
1 我是“誤差理論”派,堅決反對“不確定度”體系。主帖已經證明不確定度體系的常用的七個基本公式都是錯誤的,這說明不確定度體系是偽科學。
我只能回答你關于“誤差理論”方面的問題;對“不確定度”,只能揭露它、批判它、否定它。因為不確定度體系是“不可知論”的產物,否定客觀事物的可知性,導致概念錯、邏輯錯,分析錯、表達措、公式錯,幾乎沒有任何可取的地方。在我看來,不確定度的炮制者是騙子;而那些宣傳者是沒有實事求是精神的信徒,是自欺欺人。
-
美國人提出的不確定度體系,騙了中國的很多學者,但卻騙不了美國的儀器廠。福祿克公司聲明:他們的“不確定度”,就是“準確度”,而且包含概率是99%.
準確度就是現在通常說的誤差理論中的MPEV(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也就是我國國家計量院稱的“極限誤差”,我則稱其為誤差范圍,定義為“誤差元(測得值減真值)的絕對值的一定概率意義(99%)上的最大可能值”。
-
現在的國際計量規范GUM/VIM,當前的國家計量規范JJF1059/JJF1001,充滿關于“不確定度”的條款與說教,其實都是錯誤的。誰用誰錯。因為基本公式都錯了,用者,不可能不錯。
我已于2011年、2012年、2013年三次上書原國家質檢總局,他們竟不回話。也怪我,以前的批判文章,涉面過廣(打印稿1.2公斤)。此次集中攻擊其七個公式錯誤。是足以說明問題的。我期待在中央的過問下,中國計量界能夠較快地破亂反正。
如上,我表達了堅決反對“不確定度體系”的態度;于是我也就不能正面的回答你關于“不確定度評定”的問題了。
-
文中提到的具體問題,看法如下:
1 不確定度之B類評定,是半路憑空誕生的,有了MPEV,才能算;又算錯了。沒法單獨用,就是說不用誤差理論算MPEV,就沒法算儀器指標,因此不能用B類不確定度評定來處理儀器的指標問題。
2.問:“系統中購買的光功率計的技術指標上寫的,不確定度為±5%,這個寫法含有正負,是錯誤的吧?我應該算多少合適?
答:不確定度、準確度、MPEV、誤差范圍,都是絕對值,是包含區間的半寬。單獨應用時,都不加±號。當和量值連用時,要加±號,表示“加”或“減”。在區間中用時,下半區是“—”,而上半區是“+”。但應注意,在誤差分析時,要寫成誤差元的形式,是必須有±號的。
因此,加不加±號,是用法的條件不同,其本身量值是相同的。
3.我在文中已證明,公式(2)是錯誤的,不能用。
-
如果按福祿克公司的方法,就是把“不確定度”等同于“準確度”,就是MPEV,或者就是我定義的“誤差范圍”,一切分析與處理,都按誤差理論進行,而到最后,才把MPEV(誤差范圍)稱為“不確定度”,那我們就有共同的語言了。附件摘錄了我關于用誤差理論處理儀器誤差分析、誤差合成,指標確定以及區間概念、測量結果表達等的方法,供你參考、
-
附件《史法測量計量學》有關儀器誤差分析、誤差合成、區間概念、測量結果表達等的摘錄。
-
《史法》摘本 Microsoft Word 文檔 (2).doc
(408.5 KB, 下載次數: 30)
2018-5-3 09:3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金幣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