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大峰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支樹平局長在今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圍繞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下最大氣力加快質檢關鍵性改革”。這既是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再部署、再強調,更是指導全系統加快質檢改革的新思路、新要求。
一、切實增強加快質檢改革的責任感緊迫感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的中心任務是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質檢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加快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加快質檢改革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內在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應有之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統攬全局,推動各項質檢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深化質檢改革,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有助于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向市場、企業放權。要通過改革,加快轉變質檢部門的職能定位,優化監管方式和調控手段,綜合利用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不斷提高對質量安全管理的規范性、科學性。
加快質檢改革是提高供給質量的迫切需要。提高供給質量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質檢改革的主攻方向。支樹平局長強調,各種質檢手段都要圍繞全面提高質量這個目標集中發力、精準發力,打一套質量提升的“組合拳”。我們要調整工作重心,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供給體系由中低端產品為主向不斷適應需求變化的中高端產品為主轉變。要創新質量安全監管機制,不斷提高質量標準,開展質量整治,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不斷增強群眾的質量獲得感。只有切實加強改革的設計和謀劃,發揮質檢改革的牽引作用,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破難題,才能在全面提高質量上當好排頭兵、突擊隊。
加快質檢改革是促進質檢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是最大紅利,也是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支樹平局長特別強調,越是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的任務繁重,越要深化改革。這些年來,我們堅持改革當先,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質量監督管理體制改革、檢驗檢疫一體化改革、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等“六大改革”有序推進。但與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相比,質檢改革還有待深化。新形勢下,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明確改革重點,切實抓好“六大關鍵性改革”,以此帶動和牽引體制機制創新,推動質檢事業改革發展。
二、準確把握質檢改革的目標任務
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有破有立。深化質檢改革就是要破除改革創新的制度藩籬,激發市場活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我們要統籌兼顧,蹄疾步穩,既加快質檢關鍵性改革,又以點帶面,確保各項質檢改革協調推進。
今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明確了六大關鍵性改革任務。一是全面清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加快向國際通行的產品認證管理轉變,二是中央深改辦部署要求,推動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整合改革,三是落實中央“實現全國通關一體化”要求,深入推進檢驗檢疫一體化改革,四是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構建政府主導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同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五是加快自貿試驗區質檢制度創新和復制推廣,六是推進“互聯網+質檢”行動,建立數字質檢、智能化質檢。這六大關鍵性改革是深化質檢改革的重點難點,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一定要站位全局,搞好統籌,努力下好質檢改革“這盤棋”。
全國質檢工作會議明確了定量和定性兩類改革目標。量化目標,一是在現有的61類發證產品目錄基礎上,推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再減少一半;列入清單的24項行政執法事項要在全系統全面推開,做到100%實現隨機抽查。二是編制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標準清單和認證目錄。三是全面實施報檢無紙化,出入境貨物檢驗檢疫放行時間壓縮1/3,目錄外的出境商品查驗比例降至1.5%。定性目標,一是制定標準化戰略實施的建議方案、團體標準管理辦法,建立并推行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發布企業標準排行榜,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二是做好自貿試驗區質檢制度推廣,在貨物風險分類監管、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國際互認、電子商務等方面,加強制度創新。三是推動總局信息化建設的集中統一和互聯互通,構建質檢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服務平臺。這些目標是硬任務,必須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壯士斷腕”的決心,確保各項改革目標如期實現。
質檢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任務繁重,頭緒眾多。我們要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在下最大氣力抓好關鍵性改革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推進其他改革。要繼續做好取消下放事項的跟進,加快推動行政審批標準化,要嚴格收費公示要求和明碼標價制度,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費。要繼續關注解決基層綜合執法中存在的問題,正確處理執法和管理的關系。要積極推廣江西、廣西等地經驗,推進檢驗檢疫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既要抓好本系統、本部門的改革,又要做好相關部門或地方改革的統籌協調。要按照中央編辦批復精神,推動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和保健中心分類改革。只有把這些改革落實到位,才能不斷推進質檢轉職能、提效能,極大地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促進新動能加快成長。
三、切實加強質檢改革的組織保障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全系統要牢牢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關鍵,觀大勢、謀大事,不斷強化加快質檢改革的組織領導、配套支撐和宣傳引導。
加強組織領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2次會議明確指出,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各級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擔負起推動本單位本部門改革的領導責任,親自抓、帶頭干,要在研究改革思路上發揮主導作用,把住重要改革方案的質量關,抓關鍵問題、抓實質內容、抓管用舉措,確保各項改革任務順利實施。
加強督查落實。要對照質檢事業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落實2017年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改革工作要點,一級抓一級、一級盯一級,壓實各單位各部門抓質量、抓改革的責任。要把質量管理體系、績效考核管理與抓督查結合起來,“三管齊下”,共同推動質檢改革。涉及跨部門、跨地區的改革任務,要建立健全溝通協調機制,用活用好正面激勵和負面整治兩類措施。
加強研究宣傳。越是改革的重要關口,越要增強改革定力、保持清醒頭腦,做好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和理論儲備。既要加強質檢改革發展規律、問題、趨勢的研究,也要加強質檢改革發展成果、思路、舉措的宣講,特別是要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質檢工作會議精神的解讀,準確把握中央改革要求,加強輿論引導,宣傳質檢改革成果。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全面深化質檢改革的目標更加明確,重點更加突出。我們要認真落實全國質檢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加大力度,開拓創新,奮力實現質檢關鍵性改革新突破,開啟質檢事業發展新征程。《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