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聞專員 于 2016-7-28 11:23 編輯
不久前,計量君收到群眾的抱怨,像以下這樣的~~~
QQ截圖20160728110229.png (25.24 KB, 下載次數: 226)
下載附件
2016-7-28 11:06 上傳
近日,連隔壁的南粵質量君都說要來幫大家討個說法,“喂,聽說在你家檢定溫度計比買一個新的還貴啊?”,“你們是不是收費虛高啊?!”
每每聽到這些,計量君心里是崩潰的。
寶寶.jpg (8.12 KB, 下載次數: 289)
下載附件
2016-7-28 11:08 上傳
隔行如隔山,大部分群眾對于計量僅僅停留在“檢秤”的畫風中,會從表面來判斷計量檢定費用的合理與否,從而引發一些小插曲。所以,計量君決定耐心為各位解疑答惑,希望大家看完,也給予計量君更多的體諒與理解(世界多美好)。
1.布置檢定裝置 2.啟動恒溫槽,設定檢測溫度 3.等待半小時。。。 4.把溫度計插入恒溫槽 5.待溫度計顯示值穩定 6.通過監視器放大顯示刻度 7.讀取數據,準確記錄
QQ截圖20160728110735.png (215.68 KB, 下載次數: 267)
下載附件
2016-7-28 11:12 上傳
這貨在恒溫恒濕實驗室一躺就是兩天,為嘛?就是要讓它“靜以修身”,以保證準確度。
QQ截圖20160728110752.png (217.83 KB, 下載次數: 298)
下載附件
2016-7-28 11:12 上傳
大家以為這樣就結束全部檢定流程了?NONONO,每支玻璃水銀溫度計要檢定不少于三個溫度點,每個溫度點的測量均需重復上述的步驟。所以,一支玻璃水銀溫度計的檢定過程至少需要2個小時。
而且,玻璃水銀溫度計的檢定依據是JJG130-2011《工作用玻璃液體溫度計》,它對實驗室的環境條件、標準裝置及附屬設備(包括恒溫槽、標準鉑電阻溫度計和高精密數字溫度計等)的不確定度、最大允許誤差等技術指標以及檢定員的操作過程都是很嚴格的! 檢定費高,高在哪?
計量檢定的收費標準是由財政、物價部門統一制定的,依據是計量檢定成本,主要包括計量標準裝置及附屬設備折舊費和維護費、計量標準器具溯源與考核費、原材料費、能源消耗費以及用于保證檢定要求的環境條件費用等等。例如,購置一套檢定玻璃水銀溫度計的標準裝置至少需要20萬,還有該套標準裝置每年都產生保證其量值準確的溯源、考核等等的維護費用。同時,計量檢定員需要經過培訓并具備一定資質。而溫度計的制造則是流水線式的批量生產,很多家庭小作坊也能進行生產。因而,檢定的投入高于制造的投入,這筆賬大家會算了嗎?
QQ截圖20160728111000.png (209.88 KB, 下載次數: 278)
下載附件
2016-7-28 11:14 上傳
喏~就這一套紅外測溫儀檢定裝置,就以六位數的人民幣計算,但是在計量君檢定裝置大家庭中,它的價格還是算比較討喜的。
QQ截圖20160728111011.png (156.96 KB, 下載次數: 269)
下載附件
2016-7-28 11:14 上傳
要求嚴格的恒溫恒濕實驗室是進行檢定/校準的必備環境,但這也需要成本啊!
QQ截圖20160728111053.png (48.51 KB, 下載次數: 271)
下載附件
2016-7-28 11:14 上傳
咱們計量君是斯文人,一言不合就講道理。 下面要開始講道理了……
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從法律層面來說,國家對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并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不管新與舊,在使用前和后續周期必須實施強制檢定;從技術層面來說,計量器具的準確性與環境、地理位置等條件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比如電子秤是利用重力原理來測量物體的重量,但各地重力加速度不同,導致未經檢定的電子秤對同一物體的測量值會出現偏差,所以使用電子秤必須進行重力修正;同時,計量器具出廠后經過運輸等過程,可能會對計量器具的準確度造成影響,并且計量器具的計量特性也是會隨時間產生變化的;從保障民生質量安全的角度講,計量檢定能夠確保計量器具量值的準確可靠。
溫度計的出廠檢測和使用時的計量檢定是兩回事。每個溫度計在出廠時雖然都有生產合格證,但這個合格證是工廠自己的QA人員檢測后得出的,檢測依據、檢測標準以及對檢測人員的要求等多方面均與計量檢定要求不同。同時,出廠檢驗是抽樣檢測,不具有法律效應。而計量檢定是由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查明和確認計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過程,其所出具的檢定報告是具有法律效應的。換句話說,只有經檢定合格的溫度計才能保證它的測量準確度,而新買回來的溫度計,即使具有生產合格證的也不能保證它的量值準確。所以,對計量器具進行強制檢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實,計量君能夠檢測的器具辣么多,大概有5000個品種,而能說出來的 “檢定費高于貨值”的計量器具其實 不到10種,主要是一些制作工藝簡單,技術含量低,制作成本低的計量器具,如 溫度計、壓力表、水表、鋼卷尺、密度計等。
另外,計量君還要小小聲并意志堅定地說一下:“其實在香港,其玻璃液體溫度計的校正收費按不同要求分別為460元、980元和1970元。與香港或國外的檢定價格相比,我省計量檢測機構的檢測價格普遍偏低。
QQ截圖20160728111232.png (346.74 KB, 下載次數: 293)
下載附件
2016-7-28 11:16 上傳
我院工程師在香港警察總署開展檢定/校準工作
所以,一些產品檢測費高于貨值是合理的,是常態。計量君的同行和磚家們都普遍贊同這一說法。因為對于低值產品來說,檢測成本往往高于制造成本,因而檢測費是不是高了應具體分析,不能籠統地說檢測費高于貨值就不合理。社會上有些人不了解情況可以理解,但有些企業明知檢測費用大于制造費用,卻一味的抱怨檢測費過高,實質上是反映其沒有把產品質量檢測放在重要位置來看待。有些企業往往只追求產量規模,對事關質量的檢測則視為可有可無,舍不得投入,因而往往抱怨檢測費過高,這是應該改正的啊。
文字信息來源:南粵質量雜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