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召開的第九屆國際計量大會作出了決定,要求國際計量委員會創立一種簡單而科學的、供所有米制公約成員國均能使用的實用單位制。1954年第十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采用米、千克、秒、安培、開爾文和坎德拉作為基本單位。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將以這六個單位為基本單位的實用計量單位制命名為“國際單位制”,并規定其符號為“SI”。以后1974年的第十四屆國際計量大會又決定增加將物質量的單位摩爾作為基本單位。因此,目前,國際單位制共有七個基本單位。
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為米、千克、秒、安培、開爾文、摩爾和坎德拉。
國際單位制有兩個輔助單位,即弧度和球面度。
SI導出單位是由SI基本單位按定義方程式導出的,它的數量很大,在這里列出其中三類:用SI基本單位表示的一部分SI導出單位;具有專門名稱的SI導出單位;用SI輔助單位表示的一部分SI導出單位。
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SI導出單位總共有19個。有17個是以杰出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如牛頓、帕斯卡、焦耳等,以紀念他們在本學科領域里作出的貢獻。同時,為了表示方便,這些導出單位還可以與其他單位組合表示另一些更為復雜的導出單位。
國際單位制是計量學研究的基礎和核心。特別是七個基本單位的復現、保存和量值傳遞是計量學最根本的研究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