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以來,我市醫療衛生機構陸續對計量器具進行自查摸排,建立計量器具管理臺賬,并把這些情況一一錄入了管理平臺中。“通過這個管理平臺,我們會在檢定周期前對到期檢定單位進行電話、短信提示,避免出現超檢定周期仍未檢情況發生。”市質監部門有關負責人說。
和一般計量器具不同,醫用計量器具的準確性,不僅關系到醫療質量,而且還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市共有各類醫療機構178家,其中二級以上醫療機構23家,在用的醫療器械總計已達4.5萬臺件,其中,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錄的9851臺件。“依法開展醫療器械計量和安全檢測工作,對于保障醫療器械的準確及安全使用十分必要。但是,醫療計量器械種類多、數量大,如果完全依靠人工管理不現實。”市質檢院有關負責人說,針對醫療計量器械檢測管理難的問題,我市建起了醫學計量檢測管理信息化平臺,這一做法被省藥監、衛生廳采用并向全省范圍推廣使用。
在這個信息管理平臺上,通過不同管理部門、不同權限賬號登錄,檢定人員可以通過平臺公布所有醫療單位全年的檢定工作計劃,各醫療單位可查看年度計量檢定工作計劃安排,并實現新增減設備臺賬及周期檢定檢測數據的同步更新,以及通過數據統計模塊功能進行數據分類導出并生成統計報表,提高了統計效率與精度。同時,監管部門通過查看全平臺數據,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檢定工作中的違規行為事件,可以及時響應,提高執法監管的效率與效力。“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我們能實時掌握全市的醫療器具的部署、數量、受檢情況等,根據這些信息,制定合理的檢定計劃、出檢計劃。”市質檢院有關負責人說。“該平臺的成效已經顯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鄉鎮社區衛生院還沒有醫療器械管理機構,基礎數據采集和錄入量猛增導致人力成本上升,作為民生計量,醫院負擔較重等。”市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說,針對這些問題,我市已多部門聯動,推動鄉鎮社區基層衛生院醫療器械計量管理工作,并在業務上給予指導。
針對平臺運作中出現的技術難題,有關部門進一步應用移動互聯、二維碼、云計算等現代科技手段,從提高檢定、監管效率、降低運行成本的角度,強化投入,持續改進。同時,本著計量惠民的理念,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減輕醫療機構醫用器具檢定費用的負擔。湖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