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國家質檢總局臨時公布的國家監督專項抽查結果顯示,網售蠶絲被合格率不到五成。
國家質檢總局近期采用了“神秘買家”的方式從電商平臺來購買樣本,對網售的蠶絲被進行抽查,產品涉及到天貓、京東、1號店、當當、亞馬遜等5家知名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共抽查了135家企業生產的154批次的產品,其中只有62家企業生產的74批次產品合格,合格率僅為48.1%。
質檢總局表示,抽查的問題主要包括涉及纖維含量、PH值和填充物3方面,抽查發現52批次產品銷售的纖維含量和實際檢測的結果不符,主要以化學纖維冒充天然纖維,冒充桑蠶絲的情況比較突出,16批次的產品PH值項目不合格,其中15批次的胎套PH值檢測不合格,1批次的填充物PH值檢測不合格,39批次產品的填充物質量偏差率不合格,主要存在缺斤短兩的問題,10批次產品填充物品質不合格,主要以短絲綿冒充長絲綿,或者含雜質較多,還有9批次產品是填充物含油率超標,與以往抽查電商平臺自營產品為主的電子商務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不同,此次抽查主要是以電商平臺的第三方銷售平臺為主,這也是本次抽查合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家質檢總局表示,他們將繼續抓好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充分發揮全國電子商務產品質量信息共享的作用,使質量違法失信者在電子商務平臺上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