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啟動編制《全國海洋標準化“十三五”發展規劃》和《全國海洋計量“十三五”發展規劃》
國家海洋局9月22日在京組織召開的“促進質量提升 建設海洋強國”主題研討會透露:啟動《全國海洋標準化“十三五”發展規劃》和《全國海洋計量“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明年將正式對外發布。同時,研究制定關于加強海洋質量工作的指導意見。
會上,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海洋質量管理已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體系格局,發布海洋標準318項,正在組織制修訂304項,成立了多個國家級海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有62家海洋檢測機構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但該負責人也指出,當前海洋質量工作中仍然存在規章制度體系尚未健全,工作機制有待完善,計量、標準化和檢驗檢測等基礎性工作較薄弱,海洋產品、服務、工程和項目質量監管缺乏有效手段,與海洋事業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很不適應等問題。
據悉,《全國海洋標準化“十三五”發展規劃》初步擬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實現依法治海能力現代化的海洋標準化體系、形成從國家到地方上下結合的海洋標準化新局面的總目標。《全國海洋計量“十三五”發展規劃》初步擬提出到2020年海洋量傳溯源體系更加完善,計量檢測服務能力大力提升,攻克若干海洋計量檢測領域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形成一批先進新型的海洋計量標準裝置等。
會議要求,關于兩個規劃的編制,一是要做到統籌兼顧,主動適應國家改革要求;二是要堅持需求引領,確保規劃編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要做好摸清家底,做好我國海洋標準化和計量發展關鍵領域的論證和部署;四是要國際視野,緊跟世界發展的新趨勢。編制組專家圍繞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編制思路等進行了深入討論,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會議認為,當前海洋質量工作缺少綱領性文件(如指導意見),急需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海洋質量工作機制,強化海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夯實計量、標準化和合格評定(包括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等各項海洋質量基礎,完善海洋產品、公益服務和項目質量監管手段,加強各方力量加強對海洋質量工作的協調與合作,提升海洋質量工作水平。
據悉,今年8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國家海洋局等38個部門發文,共同開展2015年全國“質量月”活動。9月1日,我局作為主辦單位之一應邀出席2015年全國“質量月”活動啟動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