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時間10月2日4時50分(北京時間10月2日9時50分),由歐洲航天局(ESA)研發(fā)的全球首顆土壤濕度和海洋鹽度觀測衛(wèi)星(Smos)從俄羅斯西北部的普列謝茨克發(fā)射場順利升空,俄羅斯“轟鳴”運載火箭承擔了發(fā)射任務。
歐洲航天局稱,該衛(wèi)星能精確地描繪出水在陸地、海洋表面及大氣層間的交換情況,至少每3天繪出一幅地球土壤濕度圖,每30天繪出一幅海水含鹽量圖。科研人員可根據這些數據研究土壤濕度和海洋鹽度的變化過程及對地球天氣的影響,從而提高氣候變化及極端自然現象預測的準確性,并了解地球冰層的情況。此外,在中短期天氣預報、農業(yè)以及水資源管理等方面,這些數據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榻B,Smos攜帶了一臺展開直徑約為8米、外形類似直升機螺旋槳的綜合孔徑微波成像輻射計,整套系統(tǒng)采用折疊的方式置于火箭之中。這臺名為Miras的科學儀器能通過對地球表面微波變化的觀測確定地球土壤的濕度和海水的鹽度。
歐洲航天局局長讓·雅克·竇丹稱,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衛(wèi)星發(fā)射,而是一次重要的事件。作為世界最主要的幾個航天機構之一,歐洲航天局正致力于加強對地球科學以及氣候變化問題的研究。
據了解,Smos是歐洲航天局地球探測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項目旨在研究地球大氣層、生物圈、水圈、地球的內部結構及人類活動對這些自然現象的影響,并力圖通過研究對當前人們所普遍擔憂的全球變暖等環(huán)境問題作出解釋。整個項目計劃由8顆衛(wèi)星組成,首顆衛(wèi)星——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huán)流探測衛(wèi)星(Goce)已于今年3月17日被成功送入軌道,其主要任務是繪制地球表面引力變化圖。Smos是該項目的第二顆衛(wèi)星,由法國公司制造,重658千克,設計使用壽命為3年。Smos項目耗資3150萬歐元(4650萬美元),主要投資方來自于法國和西班牙。
與Smos一同升空的還有一顆代號為普羅巴2號的小型衛(wèi)星,其主要功能是觀測地表的各種形態(tài)、驗證多項新型航天器技術并執(zhí)行太陽和宇宙環(huán)境觀測任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