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1-18 11:14 編輯
-
史氏測量計量學說(5)
——第4章 測得值函數(shù)與測量結(jié)果
-
史錦順
-
本章開頭兩段講測得值函數(shù)與真值函數(shù),用數(shù)學來描述工程問題,似乎很復雜,其實很簡單,函數(shù)的功能體現(xiàn)于起關(guān)鍵作用的誤差范圍,而最后都簡化為“測量結(jié)果的表達式”。這說明:誤差范圍之功能甚大,簡單,深刻,貫通、實用。誤差理論,好。
(一)研制中的測得值函數(shù)
測量儀器的研制,必須建立測量方程。由本書提出的測量方程,可以方便地得到測得值函數(shù)。測得值函數(shù),是測得值對真值的關(guān)系。真值是自變量,測得值是因變量,對測得值函數(shù)微分,得到誤差元,各項誤差元的最大可能值是分項誤差范圍,各分項誤差范圍合成為儀器的誤差范圍。再經(jīng)湊整、加大、歸類(按國家等級標準系列),給出誤差范圍標稱值。誤差范圍標稱值就是準確度。(當前,為避諱VIM關(guān)于“準確度是定性的”之規(guī)定,又稱最大允許誤差、準確度等級。)
測量儀器的研制者,必須給出全量程的測得值函數(shù),建立測得值與被測量真值的對應關(guān)系。
測量儀器,不可能只測量一個值,而是測量全量程內(nèi)的任何一個被測量量值。這就必須給出全量程或可用區(qū)域上的測得值函數(shù)。
有了測量方程(第三章),可以方便地寫出測得值函數(shù)。測得值函數(shù)的一般形式為:
Ym = f(X1m/o,X2m/o,……,XNm/o)-f(X1,X2,……XN) + Y (4.1)
研制的賦值過程,就是由真值Y而確定測得值Ym。
-
(二)測量中的真值函數(shù)
人們要知道被測量的值,就要用測量儀器去測量被測量。人們得到了測得值。但人們的目的是求得真值,為求真值,就要知道真值對測得值的函數(shù)關(guān)系。于是該用真值函數(shù)。由測量方程,可知真值函數(shù)的一般形式為:
Y = Ym – [f(X1m/o,X2m/o,……,XNm/o)-f(X1,X2,……XN) ] (4.2)
-
(三)測量儀器是真值函數(shù)與測得值函數(shù)的體現(xiàn)
仔細想一想測量儀器的設計定標過程,不難理解,測量儀器正是測得值函數(shù)的體現(xiàn),此時,由真值而決定測得值。這是物理機制的作用。
仔細想一想測量時測量儀器的作用,測量儀器正是真值函數(shù)的體現(xiàn)。真值函數(shù)是測得值函數(shù)的反函數(shù)。測量知道測得值,而由測得值加減誤差范圍,得知了測量結(jié)果,測量結(jié)果包含著真值。
-
原來,測量儀器就是一個函數(shù)機。測量儀器根據(jù)測得值函數(shù)而設計制造,是由輸入量(真值)而決定輸出量(測得值)。應用測量儀器進行測量,儀器的物理機制把被測量的真值轉(zhuǎn)換為測得值,其作用就是實現(xiàn)測得值函數(shù);而認讀是反過來,由測得值而認定真值,也就是依據(jù)真值函數(shù)而得知真值。
-
(四)測得值公式是測得值函數(shù)的簡化表達
在測量儀器的研制中,必須建立測量方程、求得測得值函數(shù)、進行誤差分析、并給出誤差范圍指標。
測得值函數(shù)為
Ym = f(X1m/o,X2m/o,……,XNm/o)-f(X1,X2,……XN) + Y (4.1)
誤差元函數(shù)為
Ym – Y = f(X1m/o,X2m/o,……,XNm/o)-f(X1,X2,……XN) (4.3)
誤差元的絕對值的最大值為
│Ym – Y│max= │f(X1m/o,X2m/o,……,XNm/o)-f(X1,X2,……XN)│max (4.4)
這個“誤差元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就是誤差范圍,記(4.4)式右端為R(恒正), 有
│Ym – Y│max= R (4.5)
去掉最大值符號,有
│Ym – Y│ ≤ R (4.6)
解絕對值關(guān)系式(4.6)
當Ym>Y時,有
Ym ≤ Y+R (4.7)
當Ym<Y時,有
Ym ≥ Y-R (4.8)
綜合(4.7)式、(4.8)式,有
Y-R ≤ Ym ≤ Y+R (4.9)
(4.9)式簡記為
Ym = Y±R (4.10)
(4.10)式由(4.1)式推得,(4.10)與(4.1)式等效。因此,測得值公式(4.10)是測得值函數(shù)式的簡化表達。
-
測得值函數(shù)的理想形式是M/Z(即Ym/Y)等于1。對理想情況的偏差,就是誤差,而誤差的絕對值的最大值就是誤差范圍。因此誤差范圍就代表了測得值函數(shù),就表明了測量儀器的性能。
-
(五)測量結(jié)果是真值函數(shù)的簡化表達,測量結(jié)果包含真值
測量得到測得值。測得值的最大誤差的絕對值,由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限定。用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當該次測量的誤差范圍是冗余代換,是合理的。
測量者通過測量得到測得值。由所用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得知此次測量的誤差范圍值。測得值加減誤差范圍是測量結(jié)果。測量者得到測量結(jié)果,測量結(jié)果包含真值,于是測量者就得到了關(guān)于被測量真值的完整信息。只要誤差范圍滿足要求,就達到了測量的目的。
-
測量結(jié)果包含真值,這是測量理論與實踐的真諦,說明如下。
1 測量儀器生產(chǎn)廠,給出的準確度(誤差范圍)指標為R(儀),承諾是:
(1)可以測量量程內(nèi)的任何量。已建立測得值與被測量真值的對應關(guān)系,即測得值函數(shù)。對真值Z(i),給出測得值M(i).
(2)誤差元r(i) = M(i)―Z(i), 在i點,R(i)是r(i)的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在全量程上,R是諸R(i)的最大可能值。廠家給出的誤差范圍指標R(儀),是保證:
R ≤ R(儀) (4.11)
2 計量檢定就是抽樣證明(4.11)式成立。
3 已知(4.11)成立,即有:
R ≤ R(儀)
而量程上諸點有:
R(i) ≤ R
因此,不論在量程內(nèi)哪點上的那次測量,都有:
│r(i)│≤ R(儀)
也就是
│M―Z│≤ R(儀) (4.12)
解絕對值關(guān)系式(4.12)。
當M大于Z時
M―Z ≤ R(儀)
Z ≥ M―R(儀) (4.13)
當M小于Z時
Z―M ≤ R(儀)
Z ≤ M + R(儀) (4.14)
綜合(4.13)、(4.14),有
M―R(儀) ≤ Z ≤ M + R(儀) (4.15)
(4.15)式表明,被測量的真值Z在以測得值M為中心的、以誤差范圍R(儀)為半寬的區(qū)間中。
(4.15)式簡化表大為
Z = M±R(儀) (4.16)
(4.16)式稱為測量結(jié)果。
測量結(jié)果的物理意義:被測量的真值的最佳表征值是測得值M。被測量的真值可能大些,但不會大于M+R(儀),被測量的真值可能小些,但不會小于M―R(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