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這項改革由中編辦和總局共同負責。總的思路是促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做大做強。首先是推進部門或行業內部整合,然后推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整合,再推進與行政部門脫鉤···
這項改革由中編辦和總局共同負責。總的思路是促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做大做強。首先是推進部門或行業內部整合,然后推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整合,再推進與行政部門脫鉤、轉企改制。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做好所屬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各級政府負責本地區整合工作。
——我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大幕開啟
這項改革由中編辦和總局共同負責。總的思路是促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做大做強。首先是推進部門或行業內部整合,然后推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整合,再推進與行政部門脫鉤、轉企改制。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做好所屬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各級政府負責本地區整合工作。2015年基本完成事業單位性質的機構整合,轉企改制基本到位。具體到質檢系統,主要有3項任務。一是制定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的指導意見,按照“建立政府公益性檢驗檢測機構和社會經營性檢驗檢測機構兩支隊伍”的思路進行整合,搶占先機,做大做強。二是推動整合各行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鼓勵具備條件的機構先行先試、探索經驗,爭取對整合試點單位的政策扶持。三是做好協調督促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研究整合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管理體制創新的意見,以及檢驗檢測認證市場監管機制。
——節選自2014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2014年2月21日注定要被載入我國檢驗檢測認證事業發展的史冊。就在這一天,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醞釀已久的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正式拉開大幕。
涉及30多個行業部門近3萬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6個方面19項整合任務,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跨地區……如同其他改革一樣,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千頭萬緒、困難重重;也如同其他改革一樣,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讓人看到希望、倍受鼓舞。作為這項工作的牽頭部門之一,質檢總局責無旁貸地扛起改革的旗幟,擔負起改革先鋒的重任。
大幕已經開啟,在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的大舞臺上,將會上演怎樣的精彩好戲?在這場紛繁復雜的改革大“戲”中,以檢驗檢測認證工作為主要技術支撐的質檢總局又將呈現怎樣的出色表演?
改革:勢在必行 志在必得
來自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整合辦)的數據,我國各類檢驗檢測機構目前已達3萬家,近年來的年增長率均在10%左右。但是,正如《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到的:“我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尚處于發展初期,缺乏政府統一有效的監管,規模普遍偏小,布局結構分散,重復建設嚴重,體制機制僵化,行業壁壘較多,條塊分割明顯,服務品牌匱乏,國際化程度不高,難以適應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和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整合辦的調研數據足以說明我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與國外知名品牌機構相比存在的差距:2012年全國調查了2萬余家檢驗檢測機構的平均收入不足500萬元,市場競爭力不強,部分機構業務萎縮;而國外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在各類檢驗檢測機構中占比約0.5%,其市場份額卻占到全國的20%~25%。
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不改革就沒有發展,必須整合做強做大,提升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核心競爭力。
《意見》無疑是這場改革最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它提出了整合工作的目標: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業單位性質的機構整合;到2020年,培育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水平高、規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意見》還確定了整合工作分三步走的戰略:推進部門或行業內部整合,推進跨部門、跨行業整合,推進與行政部門脫鉤、轉企改制。《意見》還對10個重點部門23個相關部門,進一步明確了6個方面19項整合任務。
《意見》將“整合”作為改革的主要抓手,根本任務在于建立我國現代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體系,逐步做強做大。正如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意見》對我國建立現代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進行了頂層設計,使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成為我國市場信用的可靠提供者,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技術支撐體系。”
質檢:行動迅速 亮點紛呈
2014年11月25日,由中國特檢院等8家單位發起的中國特檢集團組建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宣告了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跨省整合的正式開始。根據協議,由中國特檢院牽頭,地方特檢機構參與,以資產為紐帶,按照母子公司架構,成立檢驗集團,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將各出資方的檢驗資質和檢驗業務全部轉入集團,實現品牌、資質、質量體系和重大業務的統一,打造國內權威、國際一流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集團,樹立“中國特檢”品牌。
在質檢系統內部整合工作的第一年里,既有這樣被媒體聚光燈關注的重要時刻,也有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積極推進的系統工作。
這一年里,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省內整合取得重要突破。湖北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縱向整合全省15家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后規模、能力和效率顯著提升。江蘇、山東、河南、廣西等省已經完成省內縱向整合;這一年里,地方質監系統機構整合取得重要進展。目前,質監系統河北、山西、內蒙古、湖南、廣西、貴州、云南、新疆、海南等13個省區的省會城市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均已整合到省級同專業技術機構中;這一年里,整合改革試點工作率先破題。宜昌市、鄂州市和京山縣政府整合原來隸屬于不同部門的技術機構,組建直屬于市(縣)政府的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廣州市推進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集聚區(廣州)建設,整合、規劃、布局、建設一批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取得積極進展。浙江海鹽國家標準件產品質檢中心轉企改制基本到位,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
一個個新的機構正在誕生、一支支新的隊伍正在組建、一張張新的藍圖正在描繪、一股股新的力量正在升騰。
全國:厘清定位 穩步推進
檢驗檢測認證在我國屬于新興產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如何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發展道路?中國質檢人正在苦苦思索……
2014年9月11日,在部分省(區、市)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座談會上,質檢總局副局長孫大偉在對地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作專門動員部署時,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公益類”和“經營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功能定位。兩類機構的劃分得到了中央編辦的認可,9月23日,《關于印發部分省(區、市)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工作座談會領導講話的通知》,明確了“兩類機構”的分類要求和功能定位。這一分類和定位廓清了整合工作中的重重迷霧,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豎起了燈塔。
正如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2014年初特別強調:“我們既要做好內部的整合工作,也要發揮好在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中的牽頭作用。”作為全國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工作組的組長單位之一,質檢總局在整合工作的啟動年里,不僅按照《意見》的要求穩步推進法律法規“立改廢”,而且在協調推進中央部門落實機構整合任務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除質檢部門外,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水利部……山東、上海、浙江……專題研究、學習調研,成立機構、制定方案,查擺問題、暢談思路,群策群力、通力配合,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行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正如火如荼、有條不紊地展開。來自整合辦的消息,現在已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0余個部門遞交了部門或行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或整合方案征求意見稿。
整合“大戲”開局如此精彩,高潮豈容錯過,讓我們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