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本來選為核查標準的就是個報廢多年的測量設備,只不過它的量值穩定性比高等級的合格計量標準還要好,所以才被選為核查標準。 你什么時候拿出過一份像樣的證據,來證明你這從垃圾堆里撿來的廢品的量值,比高等級的合格計量標準還要好啊?就憑你這張一言九鼎的橫豎嘴嗎? 如果一定要回答“今后檢測結果發生了變化,說明了什么?”,我只能告訴你,這說明你選擇這么不穩定的東西當核查標準,你一開始就犯了嚴重錯誤,你只關心不該關心的“準確性”,違背了核查標準的選擇原則只關心“穩定性”。(14樓的原話)
如果后續的期間核查得到的核查結果說核查標準變成了合格的測量設備,這就的的確確是大壞事了。因為核查標準的穩定度,它是個廢品千真萬確,為什么核查結果說它合格了呢?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說明被核查的計量標準穩定性太差,核查標準變合格了是假象,被核查的計量標準變不合格了才是真實情況。(16樓的原話)
大家對比一下這兩段話不難發現,當前后兩次的檢測結果發生了變化時,說被測對象有問題的是他,說測量設備有問題的也是他。這也能叫“期間核查”?狗屁!不需要橫向的“比對法”,也不需要縱向的“傳遞比較法”,僅靠自己跟自己比,你大概是個算命先生靠擲篩子來決定究竟是誰的問題吧。 請你去查一查、學一學“期間核查”的定義。期間核查不具有溯源性
哪個版本的“期間核查”定義里說了“期間核查不具有溯源性”啊?說好聽一點就是“造謠”,說難聽一點就是“放P”。 我講的已經夠清楚了,能力驗證、測量結果驗證是自己與別人比,自己與比自己準確性更高的“參考值”比,與準確性直接相關,因此是具有溯源性的。
眾所周知,能力驗證分為“實驗室間比對”和“測量審核”兩種方式,前者是同級之間的比較,哪里說了一定是與比自己準確性更高的“參考值”比呀? 而期間核查是自己的現在與自己的過去比,考察自己變沒變,與準確性無關,因此沒有溯源性。
15樓的截圖證據擺在那里,自己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就開始施展這種蠻不講理、強詞奪理的“學術流氓”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