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與產品質量:計量也是一個戰略問題
作者:郭若虛 發布時間:2008-2-28
計量與產品質量:計量也是一個戰略問題.jpg (50.33 KB, 下載次數: 82)
下載附件
2008-2-28 11:05 上傳
編者按:
計量與產品質量的關系,不同崗位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很多企業通過加強計量工作,促進了產品質量的提高,推進了能源綜合利用、節能降耗工作,同時,計量也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作為一名計量工作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計量與產品質量的關系,以及計量在產品質量中的重要作用?為此,本刊特約請了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副會長郭若虛先生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專家袁先富先生等人撰文,希望能夠將計量與產品質量闡述清楚,也希望有識之士參與我們的討論,發表您的意見。
計量也是一個戰略問題
———兼談計量與質量的關系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副會長 郭若虛
無論是過去、現在或將來,計量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時時刻刻伴隨著我們、制約著我們。在科學技術如此進步、社會如此發展的今天,大量的事實已經證明,計量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技術,同時具有重要的管理職能。計量作為基礎性、探索性研究的內容,比如對計量單位與單位制的研究、計量基準與計量標準的研制等屬于科學的范疇,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科學計量;作為應用研究,比如能源或材料的消耗、工藝流程的監控及產品質量與性能的測試等屬于技術的范疇,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工程計量;而以計量法制管理為中心的計量監督管理則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它是依法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法制計量。科學、工程、法制“三大”計量的結合,成為任何組織提高競爭力及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
質量管理大師朱蘭博士在他主編的《質量控制手冊》中,親自撰寫了《計量》篇,并在該篇中寫道:生產過程“質量功能的貫徹主要依靠產品和生產工序的特性使之能用數量來表示”,“計量是一門有高度組織的、科學的學科”,“這門科學是用完整的系統方式使我們能把質量特征用數量來表示”,比如通過“計量單位”“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如長短、質量)換成一種可以用數量來表達的形式(米、千克)”;“對儀表進行校準”;“用儀表計量產品或生產工序所具有的特性”等。在這里,朱蘭博士清楚地告訴我們,如果質量不與計量結合,就質量談質量,質量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為一種奢談。質量是建立在計量的基礎上,甚至可以說,沒有計量就沒有質量。
現在人們追求質量、重視質量,把質量看作是一個戰略問題,這當然是正確的。但同時我們也知道,在現實的生產過程中,實際上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這三個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過程。計量“用數量”量化生產活動的過程,主要體現在物流和信息流上,包括原(燃)材料進廠,必須用計量手段嚴格把關,消除生產質量的隱患;外購元、器、配、備件以及各種工藝設備,進廠檢驗篩選,確保加工和裝配的質量;生產過程工藝參數的監控,對各種參數進行測量,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信息;最終產品的檢驗等方面。所有這一切,如果計量或者是測量的量值不準,輕則將會造成經濟上無法挽回的損失,重則生產活動不能進行。顯然,在工業生產活動中,只有重視、實施、駕馭了計量的組織,才能獲取好的結果,才能取得成功,實現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計量同樣是一個戰略問題。
黨的“十七大”提出,在經濟建設中要“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為貫徹落實“十七大”的精神,廣大企業必須切實解決好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把“又好又快”落到生產的過程中去,從過程一開始就優先把“好”放在首位,使全過程的質量處在受控狀態。過程總是沒有結果輝煌。但只有過程全部有效,過程質量優,結果才會有效,才會產出優質安全的產品,達到最佳的預期;過程中的某一個程序或某一節點存在缺陷,按照最終結果是由各工序結果的連乘積的法則,其結果必然是失敗的,所期望的“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就難以實現。當然,控制好過程要做的事情很多,提高質量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但重視計量、實踐計量、抓好計量這個戰略問題是其中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