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不確定度理論的十種邏輯悖論(2)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8-16 09:38: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8-16 09:52 編輯


-
                  不確定度理論的十種邏輯悖論(2)

-
                                                                                                                史錦順
-
6 理論上要求計算相關系數,實際沒人計算也無法計算
      不確定度論否定誤差理論的理由之一,是說誤差理論沒有統一的合成方法。不確定度主張一律用“方和根法”。方和根法成立的條件是1隨機、2獨立(不相關)、3大量。不確定度論認為系統誤差也有隨機性,不必提第1條;不認為第3條是條件,于是只剩第2條。只要獨立,就可直接用“方和根法”。而當不獨立時,要計算相關系數。
      理論上主張計量相關系數,而實際上的所有不確定度評定樣板,都不計算相關系數,只是一句話:假設獨立。事實上,大量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以系統誤差為主,測量誤差不可能完全“獨立”。不顧“相關”與部分相關的事實,一律假設獨立,這是掩耳盜鈴,違背邏輯。
      筆者在本輪討論中,較深入地研究一番相關系數的公式,發現:相關系數對系統誤差的靈敏度為零;就是說,不論分項誤差的系統誤差間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相關系數不會有任何變化。任何大小、正負的系統誤差,在單個測得值中出現,相應必在平均值中出現,自己與自己對消了。結果總是零。因此相關系數的公式,不能用于判斷系統誤差間的相關性。“方和根法”對系統誤差的應用,前提錯了。回歸吧,有系統誤差的地方,還得用“絕對合成法”,方便、可靠。
-
7 有集合卻沒有單元;說區間包含真值而沒法推導
      誤差理論的誤差范圍是誤差元的集合。構成誤差范圍的單元是誤差元。誤差元定義為測得值減真值,物理意義明確。誤差范圍等于誤差元的絕對值的一定概率意義下的最大可能值。如此,誤差理論的區間,物理意義明確,數學推導嚴格,實測方便(計量中以標準為真值)。
      不確定度的最新定義是包含真值的區間。是集合而沒有單元,沒有與真值關聯的量,也就沒法推導出區間包含真值的表達式。
      說“包含真值”,是正道,但卻說不出包含真值的邏輯關系來。“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文藝可以想象,邏輯學卻通不過。
-
8 用統計的貝塞爾公式,卻不知被統計的對象是什么
      誤差理論用貝塞爾公式,被統計的對象是誤差元,標準值是真值;統計理論用貝塞爾公式,被統計的對象是偏差元,標準值是數學期望。
      不確定度理論一登臺就用貝塞爾公式,卻不知“標”是什么標,“元”是什么元。
      無“標”無“元”而用貝塞爾公式,說不清物理意義。物理意義不清的根源是前提不對。
-
9 真值定義違反定義規則
      誤差理論的基礎是真值的概念。
      量值是物質、物體、現象的可定量確定的屬性。真值就是客觀的量值,就是實際值。
      不確定度理論登臺后,胡亂給真值下定義。
      VIM3給出的真值定義是:真值是符合真值定義的值。
      定義的規則之一是:定義中不能包含定義。定義中包含定義,形成循環定義。
      不確定度論給真值下的定義,正是個循環定義。是個明顯的邏輯錯誤。
-
10 企圖代替誤差理論,卻沒有必要的功能
      不確定度論登臺,基本的說辭是:“真值不可知,誤差不能求,可以計算不確定度。”
      說“真值不可知”,是挖掉誤差理論的根;說“誤差不能求”,是扒斷誤差理論的路。說“可以評定不確定度”,意思很明白:誤差理論不可行,要用可行的不確定度論。
      不確定度論的基本目的是取代誤差理論。
      可惜,不確定度理論沒有真材實貨,沒本事取代誤差理論。推行不確定度論二十年了,除了添亂,沒有任何好作用。管用的,還是誤差理論。
      不確定度論否認真值可知,出發點錯;否定誤差可求,路線錯;舍實測而搞評估,方法錯;多條悖論,邏輯錯;于是一錯再錯,處處錯,全盤錯。
      不確定度理論是世界科學史上少見的慌花、莠草,是偽科學。一位網友稱不確定度論的一套是“洋垃圾”,說得好!
-
2#
njlyx 發表于 2014-8-16 10:18: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8-16 10:56 編輯

回復 1# 史錦順


      【 量值是物質、物體、現象的可定量確定的屬性。真值就是客觀的量值,就是實際值。】是沒有錯的,但一個客觀存在的量的“真值”究竟應該取什么‘數值’卻實實在在是人們‘約定’出來的!.....由此,說“量值(量的‘真值’)是量的‘定義’值”應該無大錯的。

      否定“真值”的客觀存在,說“‘測量誤差’不能定量描述而要換用‘測量不確定度’“,....,這些無疑都是搗糨糊的說辭,贊同先生對此類說辭的鞭撻。....正確的”測量不確定度“應該是承認“真值”的客觀存在的,它應該就是在約定包含概率下對測量誤差限的估值——它的第一歸屬者應該是相關的認識主體,而不是被認識對象(測量結果)。除了各級計量基準(標準),‘測量不確定度’都應該都有責任主體。對于一個測量結果,完整的表述是——測量結果=X±U(99.7%,...或k=2,...),測量者:張三!  其中的‘測量不確定度’U由張三負責。(各級計量基準(標準)的‘測量不確定度’其實也有責任主體——大家都信任的‘國家’)。

     對于同一個被測量,張三、李四可以給出不同的”測量不確定度“(盡管他們可能用的相同測量器具!)....測量還是需要專家的。 都是用彈簧式臺秤稱量糖果,張秉貴的準頭是一般人不能比的。
3#
njlyx 發表于 2014-8-16 11:09: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8-16 11:17 編輯

除了各級計量基準(標準),‘測量不確定度’ 并不是測量結果(或測量器具)的一個‘客觀指標’! 它只是相關認識主體基于自身能力的一個‘估計指標’,但發布者須對它負責任。

各級計量基準(標準)之‘測量不確定度’的‘客觀性’是基于相應認識主體(國家!)的‘權威性’---一方面它的認識能力相對強,另一方面是它承擔責任的能力強——大家都可放心信任。
4#
 樓主|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8-16 12:12: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njlyx


njlyx質疑:

     “一個客觀存在的量的“真值”究竟應該取什么‘數值’卻實實在在是人們‘約定’出來的!.....

史辯:
        一個量值的真值是客觀存在,與人的認識無關。例如,太陽對地球的引力,維持地球的繞日運動,周期約365天。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地球公轉的周期,它們真值的大小,人類只能認識它,而不可能定義它。
      人們能定義的是測量標準的量值。真值的大小與所選單位無關。地球自轉的周期,用小時表達是24小時,而用秒表達是86400秒。秒單位比小時小3600倍,用秒表達比用小時表達,數值大3600倍,因而兩種表達的真值是相等的。真值與人定義的單位的大小無關。
      人類能定義多少個值呢?很有限。基本的是國際計量大會定義的七個基本單位。加上導出單位,人類的約定值(定義值),不超過一百個。而人類社會,宇宙萬物,真值有多少呢,萬萬億,誰定義得起?世界人口總數大致是七十億,說身高,就有七十億個身體高度的真值,說體重,就有七十億個身體重量的真值,怎樣定義?
-
      定義中包含定義,是明顯的邏輯錯誤。任何科學理論中,都沒有也不可能有這種先例。例如,方程的定義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用“等式”與“含有未知數”就把“方程是什么”說的很明白。如果說方程是符合方程定義的東西,那不是白說嗎?
      說“一個客觀存在的量的'真值'究竟應該取什么‘數值’卻實實在在是人們‘約定’出來的”,是不對的,此說不成立。如果真值都能約定,還要測量干什么?
      總之,人們能約定的是測量單位的量值。客觀量的真值是客觀存在,不能約定。

5#
njlyx 發表于 2014-8-16 15:39: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史錦順


      不光“測量單位”是人們約定的,“量值”的確切‘含義’通常也是需要人們約定的:
           地球自轉的“周期”——用什么‘指標’確認它‘自轉’了一周?...  
             人的“身高”——從哪點到哪點的‘長度’算‘身高’? ....
      
      所謂‘量值’的約定或‘定義’ 或可能就是指這兩方面吧: 基本量(“測量單位”)的取值‘約定’;一般量的‘含義’“約定”。...... 客觀存在的量只有在這樣“統一”的‘約定’下才會讓人們對它們有‘一致’的認識。

    客觀存在的只是“量”(一個石塊客觀存在‘質量’,一根棍子客觀存在‘長度’,一個人客觀存在‘身高’,...),但“量”的‘值’還是要“約定”的!....“真值”的通俗‘含義’就是全世界守規矩的人們(顯然不能包括ISIS)‘一致認定’的”值“。 “真值”要義是“一致性”,而不是一個客觀存在量的“本來值”!---“量值”是人類認識的產物,不存在“本來值”。
6#
 樓主|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8-16 16:06: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njlyx


       一個行業 需要各種人才。不同水平的人承擔不同層次的工作,才是人盡其才。計量基準的建立、計量標準的研制,新型測量儀器的發明,所需要的是頂尖人才。我知道的頻率標準的研究者,就有四人獲諾貝爾獎。而邁克爾遜,僅僅是測量光的速度,就得諾貝爾獎。因為這項測量,證明光速與參考系本身的速度無關,說明物理學界的經典變換伽利略變換在光速條件下不成立,要用洛倫茲變換。由于證實光速不變,導致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誕生。邁氏得諾獎,當之無愧。
       中國的計量人員是二十萬,測量人員(包括檢測等人員)也有幾十萬。至于涉及測量的人員,則有幾千萬。
       鑒于測量計量的基礎性與廣泛性,測量計量理論,必須是科學的,符合實際的,又必須是通俗易懂的,現實可行,便于操作的。世界通行已二百多年的誤差理論,是成功的。
       不確定度理論推行二十年了,所以理解不一,爭論四起,不是因為它多復雜,而是它本身不行。
       先生對我的議論有不同意見,我持歡迎的態度。我可藉此了解我的論點哪里有不足,哪里說得不清楚。至于能證明我哪點確實錯了,那就該改正之。不過先說明,只要我認為正確,我是要堅持的。
-
7#
 樓主|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8-16 17:03: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8-16 17:07 編輯

回復 5# njlyx

      把量與值區分開來討論真值的定義,是不妥的
      真值就是指客觀的物理量,必須是數值與單位一起來論問題。如果說真值只是那個“數”,而不是“數值與單位”連起來的物理量,那個數,顯然與人為的定義有關,因為單位是人為定義的,那個數是與定義的單位比較的數值,當然就有人為的因素。須知:數值與單位的乘積才是物理量,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量值”。請注意:物理量、量值、真值,都是數值與單位的乘積,這個乘積必是客觀的。客觀的量值與人為定義無關,或者說,真值與定義無關。
      我搞過七年微波阻抗計量,用得最多的是矩形波導。三厘米波段,波導的截面尺寸,我國標準是引用國際IEC標準(60年代,只有3厘米、10厘米、8毫米波段是國際標準,是我力爭到的,而其他波段,說為加工方便,而按蘇聯、日本的方法圓尾了)。三厘米波段波導截面尺寸是10.16mm×22.86mm,因為引進(香港轉口)一些美國儀器,就要考察波導口徑的對接問題。實際情況是,美國標準是0.4英寸×0.9英寸。初看,數值差異甚大,似乎對不上;其實英制的1英寸定義為25.4mm,因此,中美的三厘米波段波導口徑的尺寸的“量值”(數值與單位的乘積)是一樣的,完全對得上。
      測量計量領域,說到“量值”一定是數值與單位的乘積,單單說“數值”,毫無意義。
      真值是量值而不是數值,真值是客觀的。
-
8#
njlyx 發表于 2014-8-16 21:03: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8-16 21:48 編輯

回復 7# 史錦順


      正是因為“量值”包含‘單位’及‘數值’,才恰恰表明它是基于人為‘定義’才有的東西——‘單位’需要統一“定義”吧?前面的‘數值’究竟以什么效應(或標志)與‘單位’相比較而得出需要統一“約定”吧?  量的客觀存在性無可否認,但“量值”(量的值)只對信它的人們才有意義,真是“約定”的東西。 當然,“約定”是泛指,可能是直接約定“量的值”——如那塊鉑金塊在18XX年X月X時X刻的‘質量’被“約定”為1kg;也可能是約定”量的取值規則“——如一般物體的‘質量’值按X條件下,XX效應是那塊鉑金的多少倍而‘定義’。
  【量的”真值“只是大家約定一致的‘量值’,而不是量值對象的固有屬性。】可以由基本量的“定義”變遷適當說明: 始皇帝當年頒詔的“皇尺”,當朝誰不認那‘一尺’是一個長度‘真值’;X大帝那只英尺腳長度,那帝國上下誰不認其長度的‘真值’是‘一英尺’?   如果那‘皇尺’、大帝腳能完好保留至今(假定其實際長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用現在定義的米尺衡量,其真值也不會是‘一尺’、‘一英尺’了!----為了實用,人們一定會“約定”“皇尺”與“米尺”及尺”與“米尺”的有限位數轉換關系。按現在的米尺定義,那皇尺的長度可能是XXm,那大帝腳的長度可能是YYm,這是現代認識的真值。按“約定”的轉換關系轉換,那皇尺的長度可能成為1.003尺或0.9983尺, 那大帝腳的長度可能是1.0005英尺或0.9995尺。
9#
njlyx 發表于 2014-8-16 22:08: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8-16 22:12 編輯

回復 6# 史錦順


     ”測量不確定度“的定義及應用現狀確實有點讓人不能恭維。贊同您對它的許多具體批判,但某些方面的觀點還是不能茍同,只是現有的朦朧定義及某些高端闡釋讓人無力與您辯解(說起來就成了自以為是的東西了--如您所說,我們理解的”測量不確定度“好像不是您所批判的那個”‘測量不確定度’理論“宣揚的東西?)
10#
njlyx 發表于 2014-8-16 23:37:02 | 只看該作者
此論壇的編輯系統是怎么回事?------初時正確的單引號‘’、雙引號“”,如何會自己變得反轉錯亂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4 0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做a爱过程免费视|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 在线麻豆国产传媒60在线观看| 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2019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视频高清10| 国产五月天在线|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视频| 荡公乱妇hd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一进一出动态图| 深夜福利视频网站| 在线天堂bt种子|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麻豆xfplay国产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三级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www亚洲成人|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 y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深爱五月激情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五月激情婷婷网|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久久国产小视频| 这里是九九伊人| 护士撩起裙子让你桶的视频|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www|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