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頭到底有沒有毒?
——部分專家、業內人士認為應該正確看待“毒水龍頭”事件
“某地水龍頭抽檢過半不合格,部分不合格產品或會產生有毒物質”、“央視曝光毒水龍頭,鉛超標81倍”、 “媒體送13個樣品進行測試,結果國內多家知名水龍頭品牌檢出鉛超標,得出國內銅造水龍頭有毒的結論”……近期來,關于水龍頭有毒的報道頻見媒體,令消費者無所適從,“到底水龍頭的質量是一個什么情況,是不是家里的水龍頭都有問題,那我們應該怎么辦?”一位網友這樣留言。
“水龍頭有毒”觀點由來
目前關于水龍頭有毒的報道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由于水龍頭生產原料為黃銅,在使用過程中黃銅中鉛易析出,導致水中鉛含量超標,故而影響人體健康;二是水龍頭生產過程中處理表面須采取處理,而檢測表面鍍層合格與否是通過酸性鹽霧試驗完成,試驗不合格的水龍頭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表面會產生銅綠、黑色斑點或腐蝕,影響水嘴外觀,更重要的是腐蝕后可能會帶有有毒成分,污染水質。
對此,福建省水暖消防產品質檢中心負責人孫亞瑜解釋稱,目前,無論是歐美還是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數都是銅質水龍頭,銅質水龍頭的主要材質是銅和鋅,俗稱黃銅。之所以以黃銅為主要原材料,是看中其抑菌性。銅能夠快速殺死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這樣的強大病毒,并且令細菌無法產生抗體。銅質水龍頭內壁不會滋生細菌,這是其他材料所不具備的優勢。而酸性鹽霧試驗的指標主要影響水龍頭表面外觀,因為從水流導向來看,水是不與表面鍍層接觸的,所以該指標合格與否與“毒水龍頭”沒有直接關系。
“水龍頭有毒”真實情況
根據上述情況,是否就可以認為水龍頭完全無毒?對此,目前亞洲最大的衛浴五金制造商路達集團總經理許傳凱認為,水龍頭是否安全應從重金屬檢測指標結果來判定,這也是國際市場判定水龍頭是否安全的通用標準。這一觀點也印證了之前媒體的報道。據報道,我國部分水龍頭生產基地的小作坊仍采用翻砂工藝生產水龍頭,在目前金屬模鑄已經成為主流的時代,這種工藝不僅效率低下,產品品質也難以保證。而為了降低成本,小作坊還會使用各種途徑回收來的廢銅作為原料,其中很可能含有不能確定的金屬。與此同時,這些作坊缺乏必要的檢驗設備和手段,水龍頭產品在沒有把關的情況下進入市場了。
“然而,這并不是中國水龍頭制造業的普遍情況,僅是個別現象和局部問題,但影響卻是‘一粒老鼠屎壞了滿鍋粥’。”許傳凱介紹,中國的水龍頭制造商總體是嚴謹和負責的。以路達公司為例,早年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水暖出口商,一直按國際標準進行生產,早在2000年公司已主動與中國鋁業旗下中銅公司合資,并與中鋁旗下金屬研究院合作,開發低鉛銅作為生產原料,同時其自主建設的實驗室已具備全套重金屬檢測能力。2008年公司開始進軍國內廚衛市場后,依舊按北美標準生產國內銷售水龍頭,并從工業設計、制造技術、材料技術、檢測技術等方面入手,推進水質安全。
質量取決于制造投入
“水龍頭質量好壞,取決于采用材料、加工工藝和檢測手段。”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衛浴專委會執行會長蔡吉林的判斷與許傳凱的說法相印證。據蔡吉林介紹,低鉛銅與廢銅一噸價差3000多元,用低鉛銅加工水龍頭成品率較低,加工過程中存在切割難度大、水龍頭壁加厚等問題,導致加工成本增加20%以上,因此小作坊不愿投入。但是大企業卻不是這樣。在有“中國水暖之鄉”之稱的福建省南安市,九牧、中宇、申鷺達、輝煌水暖這四大家族企業的產品質量就非常高。中宇于2009年在德國上市,其產品品質得到國際認可;申鷺達投資建設水龍頭博物館,成為重要的工業旅游項目,2011年新廠區落成的同時成立了國家級實驗室;九牧每年以不低于銷售額3%的資金投入產品研發和創新,設立了國際一流研發中心和世界級檢測中心;輝煌水暖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產品檢測實驗室獲得國家級認證。這4家企業都引進高端設備建立國家級實驗室,高薪聘請專業人才,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達到了世界級水平。目前,這4家企業的水龍頭產量已經占到南安地區的70%以上,而南安水暖大軍又分享了全國70%的水龍頭市場。
安全依靠標準保證
現行國家強制標準GB18145-2003《陶瓷片密封水嘴》,并沒有對重金屬析出量做出明確要求。而行業標準JC/T1043-2007《水嘴鉛析出限量》與國家標準GB/T17219-1998《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保護材料的安全評價》雖然分別規定水嘴浸泡水鉛析出濃度小于等于11微克/升以及5微克/升,但均為推薦性標準,也就是說,目前對水嘴的鉛析出含量并沒有強制標準。
對于這種情況,福建水暖衛浴閥門行業協會和南安市政府都十分著急,他們非常期待加速推進國家強制標準的施行。在這一點上,各大水暖企業保持了高度統一。九牧廚衛負責人林孝發直言要在新標準中嚴格明細22種重金屬的含量,同時他還呼吁盡早出臺行業飲用水金屬含量標準。
據福建水暖衛浴閥門行業協會會長王建業透露,目前相關國家標準已經開始修訂,新標準最大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對鉛、鉻、鎳、錳等多種重金屬析出量限制的強制標準。如果順利,新標準很可能在今年內出臺。
另據記者了解,在新國標中,除了規定水龍頭鉛析出量5微克/升這個限值外,還增加了另外12種重金屬檢測指標。
市場規范有賴于監管和自律
“即使標準出臺了,如果有小企業依然我行我素,生產不合格產品擾亂市場,就有可能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后果。”福建省南安市質監局局長張永盛談及毒水龍頭事件時這樣感慨。據了解,毒水龍頭事件曝光后,南安市就著手開展水暖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工作。張永盛介紹,作為著名的中國水暖之鄉,福建南安市早在2005年就依托行業建設水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該產業在南安的發展提供質量支撐。2013年以來,南安市多次開展水暖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將目標鎖定在近年來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的生產企業,同時推進企業建立質量誠信自律機制,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
“水龍頭安全性能的提高,除了質監部門的監管外,行業自律也很關鍵。”王建業毫不避諱自曝家丑,“監管部門對企業的監管畢竟不可能做到24小時全天候,關鍵還是靠企業和行業的自律。企業最清楚生產和市場情況,所以只有把企業群眾都發動起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據王建業介紹,毒水龍頭事件發生后,行業協會與監管部門和媒體聯動,通過發動企業舉報,走車間、走市場暗訪等形式對會員企業進行調查,對發現問題的企業采取嚴厲措施進行懲處。
“中國市場上絕大多數水龍頭產品是安全的,因為我們國內大部分生產企業的標準做到了與國際接軌。國際市場也是信賴中國制造的,所以中國水暖才能夠成為全球市場的生產基地。”在談及中國水龍頭制造業的未來時,許傳凱充滿自信。《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