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4-15 11:02 編輯
回復 2# 規矩灣錦苑
(一)準確度是定量的 1 漢語語法 按漢語的語法規律,“準確性”是定性的;“準確度”是準確的程度,既有“度”就是定量的。反感這個詞,你可以不提,但一說“準確度”,別人顧名思義,必然認為是定量的。 2 應用 中國的全世界的數以億計的測量儀器、數以萬計的計量標準,曾經或仍然標有“準確度”指標,都是定量的。例如 - Agilent 5071A Primary Frequency Standard in the Lab or Field Accuracy Standard Cesium Beam Tube:Accuracy: ±1×10^-12 Optional High-performance Tube:Accuracy: ±5×10^-13 用于實驗室與試驗場的安捷倫原級頻率標準 準確度 標準銫束管: 準確度 ±1×10^-12 高性能銫束管:準確度 ±5×10^-13 - 3 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GB/T 6769-6 準確度值的實際應用》以及等同的國際標準《ISO5725-6》,題目就是準確度值的實際應用,準確度是有值的,當然是定量的。 - 4 準確度定性說是GUM的特有觀念。它否定準確度是定量的,而在一個實例中卻引用數字電壓表給出的準確度指標,這就是承認準確度可以有特定數值。GUM在自己否定自己。 - (二)準確度等級是定量的 1 儀器指標是定量的 許多種測量儀器,都用準確度等級來標度指標。例如0.5級電壓表,即表示該表的引用誤差是0.5%。準確度等級的數值或符號,代表了特定的數值,必定是定量的。說不出特定數值才是定性的,準確度等級與特定數字一一對應,說準確度等級是定性的,違反事實。 2 計量規范所用“準確度等級”是定量的 現行“計量標準考核規范”等多項計量規范與規程,二級計量師教材等,在性能指標欄目中都寫有: 最大允許誤差/準確度等級/不確定度 三者用“或”符號連接,表示并列,都是定量的,否則無從考核。計量用的指標名稱必然都是定量的。定性的名稱,在計量規范中沒有實際用途。 - (三)定性說的來源 人們應該明白,所謂準確度定性說、準確度等級定性說,都是不確定度論提出者編造的瞎話,其目的是給不確定度出世找理由。 計量測量學是定量的學問,可以說,歷史上、現在,所提出的名詞術語,都是定量的,不能定量的名稱毫無意義。我反對不確定度論,有四十條理由(本網上有),我沒必要說“不確定度是定性的”;不確定度論要貶低、排斥誤差理論,目的是取而代之,可惜找不到理由,于是編造“定性說”來迷糊人。規矩灣先生,不要拗了。 - (四)奇談怪論 規矩灣先生說: 我們不能說測量設備的不確定度如何如何。我們一定要注意標準上所說的“測量設備的不確定度”、“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等,是指“使用該測量設備或計量標準實施測量、檢定,給所得結果帶來的不確定度分量”的簡稱,并不是測量設備或計量標準就真的就有不確定度特性了 - 規矩灣先生的這段話,簡單的說:就是“儀器的不確定度,不是儀器的特性”。這真是難見的奇談怪論。儀器的不確定度不是儀器的特性,難道是你規矩灣的? 不確定度論提出時,只著眼于測量。沒顧及測量儀器如何表達。倪玉才與規矩灣都認為“不可能有儀器的不確定度”。這兩位“并行說”者,沒有看透不確定度論就是要取代誤差理論的。到VIN3,終于給出“儀器的不確定度”這一條款,但有個說法是“儀器的不確定度是使用該儀器在測量中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夠繞嘴的。所謂儀器的性能,就是使用時表現出的作用。因此,VIM3這里說的是邏輯學上的廢話。任何有用的性能,都必須是在使用中的“作用或能力”。因此儀器的性能與儀器的作用與能力是不可分的。規矩灣先生的“儀器性能不是儀器的性能”是不符合邏輯的廢話。 有網友說他們已買到福祿克公司的標有不確定度指標的儀器。那個“不確定度”,當然是那臺儀器的。再繞就沒意思了。 - 說明一句:我這里不是贊成福祿克把“準確度”改稱“不確定度”的做法。我看到了福祿克公司的說明:他們理解的不確定度就是準確度。那好了,換個名稱,知道就是了。原來的準確度是儀器的特性,現在改稱不確定度,當然仍然是儀器的特性。不必另做解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