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3-12-16 08:13 編輯
誤差范圍的確定與應用 ——測量計量基本概念(7) 史錦順 - 研制測量儀器,理論工作大致如下:建立物理公式;建立計值公式;建立測量方程;分項誤差分析;計算誤差范圍;制定誤差范圍指標(準確度)。 - (一)建立誤差方程 研制測量儀器(包括計量標準),基本任務是設計、實現特定的準確度。準確度用誤差范圍來表征。誤差元等于測得值減真值,誤差范圍是誤差元的絕對值的一定概率(3σ,99.73%)意義下的最大可能值。 - 1 建立物理公式 尋求恰當的物理機制,以建立被測物理量值與儀器示值的對應關系。這個關系就是物理公式。物理公式中的量都是客觀的量,準確的量,物理公式本身是超脫測量誤差的,從物理公式本身難尋誤差的蹤跡。物理公式中的量,各個是實際值,即各個是真值。 - 2 建立計值公式 測量中用以計算的根據是物理公式,但所用的量,與物理公式中的量是有區別的,把這個區別標示出來,便是計值公式。常用的區分標志有兩種,一種表示測量得出的值,可用m,r標示;另一種是認定的標準值或標稱值,用o或n來表示。這樣,量值分為三個檔次。三個檔次的量可以組成兩對。第一對是物理公式的量和測量得到的量。物理公式的量是實際量,測量得到的量是認識量。這第一對量,實際量是常量,認識量是變量。第二對是物理公式中的量與計量中認定的標準值或標稱值。第二對量中,標準值或標稱值是常量,而物理公式中的量是變量。 將物理公式中的量,加腳標,標明是測得值、實際值、標稱值,就建立了計值公式。 - 3 建立測量方程 把物理公式和計值公式聯立起來,就得出測量方程。 被測量Y由諸Xi決定,Y是Xi的函數,諸Xi是構成Y的來源量。 在測量方程中,各量成對。被測量的測得值Ym與被測量Y是一對。被測量Y是客觀存在,是常量,而被測量的測得值Ym是變量。決定Y的各來源量Xi,各有一個Xm或Xo與其對應。如Xi與Xim對應,則Xi是常量,Xim是變量;若Xj與Xjo對應,則Xj是變量,而Xjo是常量。 設物理公式為: Y = f(X1,X2,……XN) (1) 計值公式為: Ym= f(X1m/o,X2m/o,……,XNm/o) (2) 式中斜杠“/”表示“或”。m表示測得值,o表示標稱值。m/o表示或者是測得值m,或者是標稱值o。例如X1m/o表示是X1m或者是X1o. 聯立(1)(2),二者相除,得: Ym/Y = f(X1m/o,X2m/o,……,XNm/o)/ f(X1,X2,……XN) (3) 聯立(3.1)(3.2),二者相減,得: Ym-Y = f(X1m/o,X2m/o,……,XNm/o)-f(X1,X2,……XN) (4) (3)、(4)都是測量方程,依應用方便而選用。 - (二)分項誤差分析 由誤差方程(3)或(4),得測得值函數為: Ym =[f(X1m/O,X2m/O,……,XNm/O)/ f(X1,X2,……XN)] Y (5) Ym = f(X1m/o,X2m/o,……,XNm/o)-f(X1,X2,……XN) + Y (6) 依方便,選(5)或(6)。分辨常量和變量,簡記變量為Xi,有 Ym= f(Xi) 測量儀器的單項誤差元為 ΔYmi = ( ?f/?Xi) ΔXi - (三)誤差范圍的計算與指標的確定 測量儀器的總誤差元為 ΔYm = Σ( ?f/?Xi) ΔXi 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為: R = │ΔYm │max = Σ │?f/?Xi)││ΔXi│ (7) (7)式表示是通常說的絕對值合成,它是誤差范圍定義的自然結果。
- 通過誤差分析而得到誤差范圍,這是測量儀器(包括計量標準)研制者必須做的理論工作。由此來提出零部件的要求及機加工的要求。新研制測量儀器,要把分析計算得到的誤差范圍經過湊整、放大,再納入規范序列(通常是1、2、5),制定出測量儀器的指標值。 注意,測量儀器研制的目的是使用。因此,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要包括通常應用條件下的人員(如正常的人眼分辨力)、方法(如電子秤的不可避免的傾斜)、環境條件(如非極端的溫度變化)、漂移(隨時間的變化)等各種誤差因素的影響。說明書要規定儀器的應用條件。 - (四)計量人員、測量人員與誤差理論 誤差理論是測量計量學的基礎,計量工作者是測量計量的專業工作者,學習誤差理論,懂得誤差理論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知識是必要的。但測量計量工作分三大塊,對人員素質的要求是不同的。 計量基準的研制,是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工作,其骨干人員需是國家級精英。 計量標準的研制,通常是國家級先進水平,由計量院所的專家完成。不是說普通人不能干;而是誰研制出計量標準,他就是專家。 測量儀器的研制,復雜程度各不相同;但研制一種測量儀器,就是填補了一項行業空白,至少夠高級工程師的資格。 以上研制人員,必須精通誤差理論。正確地給出測得值函數,正確地分析誤差,給出誤差范圍指標,要恰當而留有余地。 計量人員學習誤差理論是必要的。應該對測量儀器與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指標有透徹理解,熟知并滿足標準與測量儀器的使用條件,正確選擇計量標準與測量儀器,正確使用標準與測量儀器。正確處理數據,正確表達測量結果。儀器的檢定,考核的是總體的誤差范圍指標,不必拆分儀器的總指標。因此,不必(有時也不可能)知道測得值函數,不必求測得值函數的微分。 測量工作者,范圍極廣,從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到車間技工,乃至市場商販。測量者必須知道測量儀器的準確度指標,根據需要而選用準確度夠格的測量儀器。讀說明書,滿足儀器的使用條件,正確使用儀器。按時送檢儀器。 測量者通過測量得到測得值,又知道測量的誤差范圍(用儀器的指標值),于是即可寫出測量結果為: L = M ± R
L 是測量結果,M是測得值,R是測量的誤差范圍(用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測量得到如下信息:被測量值的最佳表征值是M,被測量的實際值可能比M小,但不會小于M-R;被測量的實際值也可能大,但不會大于M+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