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計量科學院創新發展紀實
2008-02-01
依靠創新工作思路,增強技術服務能力,全面拓展服務領域,2007年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完成產值較2006年增加1100多萬元,同比增長54%,創歷史最好水平。
在談到陜西省計量院在企業開展的在線檢測項目時,陜西藍星玻璃有限公司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他們實施的在線檢測,不僅解決了企業的技術難題,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企業也實現節能增效。因此,藍星玻璃一次性與陜西省計量院簽下52萬元3年檢定合同。”
藍星玻璃是咸陽市一家生產浮法玻璃、鍍膜玻璃等產品的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測爐膛微壓的壓力變送器測量值不準,經過陜西省計量院檢測,儀表并未發現問題,那么造成數據不準的原因是什么?陜西省計量院派專家到廠實地檢查、測量后發現,儀器未按要求安裝,同時發現流量計設置參數有誤等故障,長時間困擾企業的技術難題得到解決,僅此一項就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增強技術保障能力,有效服務企業是陜西省計量院近幾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首先從創新工作思路入手,實施組織機構再造,全新劃分原有五所一中心,按照技術專業,設定電磁、熱工、力學等15個中心,使檢驗業務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廣。
與此同時,他們加大硬件投入,2007年僅在硬件設備上就投入600余萬元,部分檢測設備處于世界一流水平。2007年,該院完成技術改造項目達31項,新建計量標準23項,制(修)訂檢定規程9個。聲學和振動環境實驗室這兩個項目的建設充分顯示了計量院的技術實力,其中聲學實驗室填補了省計量院計量項目空白。截至目前,全院建立的計量標準已達180余項。
業務能力上的突破,為省計量院發展注入動力。2007年省計量院全年檢測產值較2005年同比增長100%。
技術實力的不斷提升,為陜西省計量院開展國家大型項目工程的檢定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2007年對陜西省2700公里封閉式高速公路上的470臺動態衡器和3700多公里開放式公路上的430臺衡器進行檢定,對超載超限車輛進行綜合治理起到積極作用,為政府工作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近年來,該院參與國家西氣東輸重要工程的檢定工作,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全長4200公里的西氣東輸工程中,該院對管線內閥室、壓氣站內的壓力表、變送器、可燃氣體報警器等開展在線檢定,參與長度2025公里。不僅確保國家重點能源建設項目的質量和安全,檢定收入同比增加了5.5倍。
同時,他們還結合社會熱點拓展業務領域,成為業務發展的又一大法寶。根據市場熱點和社會需求,他們成立了環境安全、醫療衛生和交通安全計量測試中心。環境安全計量檢測中心通過加大對可燃氣體報警儀器的檢測力度,2007年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18%。該院會同西安市計量所等單位共同成立的陜西熱能表檢測中心,2007年完成30多家企業生產的3萬臺熱量表的首次檢定工作,在為分戶計量提供技術基礎的同時,業務收入較2006年翻了一番。他們還在西氣東輸工程中積極探索新領域,利用檢定可燃氣體報警器的技術優勢,今年已建立用于消防設備檢定的計量標準,首次對西氣東輸甘肅段、寧陜段的消防系統的煙感、溫感和光感報警器檢定。利用技術優勢,該院還對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安防系統進行了技術評估,已與該館簽訂安防系統評估合同。
目前,陜西省計量科學院正在組織申報國家過程儀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陜西省計量工程技術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