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湘菜產業促進會會長李貽衡在發布會上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省質監局局長蔣新祺(左一)表示,制定湘菜標準的就是要讓湘菜走入千家萬戶。 王墨泉大師(左)正在向來賓介紹制作標準湘菜的工藝。 羅繼湘大師(右二)正在指導徒弟按“標準”制作湘菜。
中國質量新聞網湖南頻道訊(記者 王融國)辣椒、肉,這看似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食材,食客們為什么要到湖南才能品嘗到色、香、味俱全又令人難忘的辣椒炒肉呢?10月22日,湖南省質監局正式發布了《湘菜產業化標準體系構架》、《一桌筵宴湘菜》、《家常湘菜》、《湘式早餐》等38項地方標準。標志著“霸得蠻”的湖南人要將“湘”味傳遍祖國的每一個角落。
湘菜是我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自2007年湖南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湘菜產業發展的意見》起,湖南省質監局會同省商務廳等有關部門,由最權威最著名的10位湘菜大師和2位食品標準化專家組成湘菜標準起草組,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發布了迄今為止國際國內尚未發布類似的菜系基礎標準:《湘菜 基本術語、分類與命名》、《湘菜烹調技術基本操作規范》等3個湘菜通用標準,共規范定義了230個基本術語,規范和詳細闡明11種預加工方法及13種預加工技法分別,25種烹調方法及35種烹調技法,同時制定發布了最流行的5個湘菜菜品的標準,為菜點標準的制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對湘菜產業標準化工作進行了系統規劃。
關于湘菜的特征,近代中國著名史學家郭沫若針對20世紀30年代的市肆菜在《洪波曲》中提出的“色濃、味辣、油重”三大特色。但在越來越注重吃得健康的今天,再提油重特征肯定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低脂、低糖和低鹽的總體需求了。標準起草組召開4次會議研究討論,最后確定了“酸辣香濃、熏臘味厚、質嫩色亮”為現在湘菜的典型風格特征,為了與原來的特征相區別,將湘菜劃分為近代湘菜和現代湘菜,以20世紀80年代石蔭祥湘菜大師著述《湘菜集錦》為界。 (現場展板對湘菜系列標準的制定情況做圖文說明。) 現場展板說明傳統湘菜“子龍脫袍”的歷史文化。
為了更好地體現湘菜的特色,湘菜大師們將征集來的160多個極具地方特色的菜式進行分析整理,決定做一桌筵宴湘菜的標準,既能體現湘菜的最高水平,展現湖湘飲食文化,又能為消費者消費時提供指導。由羅繼湘湘菜大師提供初稿,經許菊云、譚添三、王墨泉等10位湘菜大師4次修改,最終確定了一桌共22道現在仍在流行的筵宴湘菜,并按約定俗成的規制排列,同時增加了12道家常湘菜和3道湘式早餐。經過食品標準化專家和湘菜大師們七年的辛勤努力,湘菜標準化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發布了包括湘菜通用標準、湘菜原料標準、湘菜菜點標準、預制湘菜標準、湘菜餐飲輔助食品標準、湘菜餐飲文化飾品標準在內的共298項標準規劃。目前已制修訂湘菜地方標準159項,其中,湘菜菜點標準42項,原料標準70項,預包裝湘菜標準9項,湘菜餐飲輔助食品標準24項,食品檢驗方法等標準14項,已獨創性地完成了湘菜產業化標準體系構架。“確立湘菜標準化的目標是湘菜通過連鎖化經營實現大產業化,保護湘菜知識產權?!薄逗舷娌藰藴省房偩?、湖南省省食檢院副院長楊代明對此充滿信心。
本身就是變化萬千的舌尖上的藝術,湘菜標準化會不會導致湘菜失去其獨特性?著名湘菜大師許菊云表示,標準的制定有助于規范和引導湘菜的發展。具有個性的菜肴是根據廚師的個人操練而成,而食材的選擇則是廚師水平發揮的一個硬指標,“比如湖南人都喜歡吃的辣椒炒肉,我就會選取寧鄉流沙河土豬肉,辣椒則推薦選取湖南東山的辣椒,肉質厚且口感脆嫩。肥瘦則按瘦肉200克,肥肉50克,辣椒不能比肉多的配比,這樣做出來的才好吃”。湖南省質監局局長蔣新祺表示,要通過加大對湘菜標準的宣傳,使大家都來學標準、做湘菜,讓湘菜走入千家萬戶。
截止目前,湘菜產業的營業額已過700億元,并以2%的速度增長,顯示出其強勁的上升勢頭。湘菜標準的發布,意味著湘菜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借鑒西方快餐業的經營模式,實現近代湘菜向現代湘菜的快速轉變,以嶄新的湘菜個性和包容性風格引領中國菜系在全球紅遍,為湖南乃至中國的經濟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