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醫療設備維修多年,見識過的醫療設備林林總總不在少數,工作中有不少經驗教訓,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先講點在醫院怎么混的道理,或許對同行們有點幫助。畢竟我們在醫院里不是主流,屬于邊緣群體,得不到重視,容易產生不滿情緒。講點做邊緣人的技巧還是很有必要的。
總體來說醫院還是個比較純潔的地方,終究受過教育的人比較多,人際關系相對簡單。到了廠礦企業,事業部門,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這方面也不夠啊。但是,我們這些做工程技術的還是要注意一些的。
1.古人講功夫在詩外,此言這是濟世良言啊。做好維修工作,技術固然重要,但技術以外的東西才是你成功的關鍵啊!我剛來醫院的時候,年輕氣盛,工作一個頂幾個人,但沒少落埋怨。后來我發現的門道,趕緊轉變工作方式。一開始是修好了人家說你慢,現在是修不好人家幫你開脫:“他都弄不好,別人更沒戲,趕緊找廠家吧,哼,廠家來了也不一定行,報廢了算了。”干活少了,好評多了,不能不說是個可笑的進步。但從內心里說,我很厭惡搞這種東西,但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劣根性之一,整個社會如此,我們何苦硬要死撐著吃虧呢?當然,具體怎么把握,還要根據每個醫院的情況自己慢慢去摸索。總之,工作好是次要的,關鍵是要做一個討人喜歡的滑頭。
2.在一個集體里,不同本領和能力的人數大約是按類似一個棗核形分布的:有少數的人非常優秀,做什么都行。還有少數人干什么什么不成。絕大多數是中間類型的:你行的吧我也湊合,你不行呢我也夠嗆。如果你明智的話,你要站在大多數人這一堆里,人多勢眾嗎!。做熊人太傷自尊,我輩所不齒。做強人實在太累,而且容易被當作出頭鳥打掉。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就是這個道理。最要命的是如果你做得太好,你的崗位離不開你,你就很難有被提拔的機會了。走上管理崗位的大多是中間類型的人,技術能力一般,工作能力也一般,但有時間和精力搞搞人際關系的那種人。當然,如果你的個人技術能力極為出色,萬一你離開醫院會造成很大的損失,院方會迫于形勢不得不提拔你。這可以當作個案處理,但不具有普適的意義。技術不是萬能的,它是你保命的本錢,但也是你提升的絆腳石。
3.不要議論別人,沒人會替你保守秘密的,你所說的話很快就會讓每個人知道的,會讓你很狼狽的。特別是我們國家的企業中,近親繁殖嚴重,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帶著轉折親呢,可能你多少年都弄不清誰和誰是什么關系,還是少說為妙。我的經驗是:只談天氣和黃段子(本人的黃段子講得很不錯的),又不得罪人,又讓別人覺得你很有趣,這樣才能在錯綜復雜的醫院人際關系里游刃有余啊。
4.無論怎樣,也要做好本職工作,至少要讓別人認為你做到了。只要在這個單位一天,就好好干一天。這樣即使你走了,也會留個好的念想:“唉!咱們的廟小,留不住這個高僧啊!”別走了以后讓人家說:“這小子可算走了,媽的!不走也是遲早被開除的貨!”新單位總會到原單位打聽你的工作情況的,要是知道你在原單位吊兒郎當,誰敢要你?。說不定,過了試用期就不和你續約了,那你就被動了。所以我主張:愛院不如愛崗,愛崗不如敬業。
5. 無論什么時候,別說原單位的壞話,這樣新單位的人會覺得你如果再換單位也會罵他們。這會對你相當不利,切記。
6. 別說同行的壞話,否則其他人會藐視我們這個行業的。
7. 既然是醫院,當然是以“醫”為主,我們這個行當肯定是處于邊緣地位,不受重視也是符合醫院整體利益的,我們不太可能扭轉醫院對設備科的態度。所以別抱怨――于事無補還招領導討厭,何苦呢?學好本領,找機會跳槽得了。
8.別總想著修大型的復雜的醫療設備。那是很露臉的事情,但卻很少發生,就是發生了,你也未必處理得了,可能會鬧個弄巧成拙。我們每天所面對的就是些瑣碎的事情,先把這些小事做好,千萬別做那種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意做的人,很讓人厭惡的。多在暗處下功夫,俗話說: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后受罪。蘇東坡講:博觀約取,厚積薄發,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下面說說維修前的心理準備工作,雖是務虛,卻也必要。我想要想做好維修工作,除了相應的知識準備以外,要有“三心”――信心、細心、決心。
1. 信心
無論多么復雜的設備,只要是人造的,就一定能修。很多剛剛進入此行當的工程師信心很差,總覺得那么復雜的設備而且還是進口的,咱們怎么能解決得了呢?萬一把故障擴大了怎么辦呢?找廠方得了,自己還鬧個輕閑。要知道,做好維修工作首先要邁出的是敢于動手的第一步。對簡單的設備不要忽視,對復雜的設備不要膽怯,這樣才能有工作的基礎。我剛來醫院工作的時候,老主任對我就非常不信任:總是說:“這個設備你見過嗎?”“沒有”“沒有你就敢動?弄壞了怎么辦,還是找廠家吧”!“我是學冶金的,醫院里的所有設備我都沒有見過,以后我是不是就不用干活了?”他不占理確有權,所以前幾個月我什么都做不了。恰好有一臺老式的氯分析儀壞了,廠方都不再給維修了,他只好讓我試試,我很快就給修好了,而且一直用了很久,甚至買了新的高級機器還把他當作急診臨時檢查時用呢。這樣才一舉扭轉了偏見。
2. 細心
敢于動手了,并不一定能把設備修好,在具有一定的知識的情況下,還需要有極度的細心才能發現故障。做維修最忌諱的就是把聾子治啞巴了――故障擴大了。要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除了仔細,沒有其他的辦法。維修其實和醫生看病有相似之處,最關鍵的是要找到故障,是否解決得了那是另外的問題了,可以這樣說,找到了故障至少成功了70%。細心要求不放過每一個可疑的現象,從中準確地判斷出故障所在。馬馬虎虎,稀里糊涂的人肯定做不好這行的。講一個成功的例子吧:一臺進口設備,出現了故障,連廠方的工程師都解決不了,最后只好換主板。問題是這臺設備急用,廠方的主板要2 個星期才能到貨。我拿著那塊板子看了10幾分鐘,忽然發現在某個集成電路的兩個管腳之間有一小塊很難看到的類似松香的東西,用探針一量,居然有1K左右的電阻。我用棉簽蘸著酒精把它擦掉了,OK了。廠方的人包括醫院的人都說我是蒙上的。我不服氣:沒有極度的細心怎么能發現呢?后來有一個單位的電梯壞了,怎么也修不好,把我請去看看,恰好又是類似的問題,這次是一個焊接時甩落的小錫珠卡在一個集成電路的管腳中了,造成時有時無的故障,這種毛病我想是所有工程師最頭疼的。這件事以后,很多人都服氣了,不再說我瞎蒙了,畢竟瞎貓多次遇見死老鼠的事情非常罕見。
3. 決心
不要輕易說放棄,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要堅信:只要我想做,就一定能做好。我修的第一件大型設備是一臺彩超,那時是我們醫院最貴的設備,100多萬。當時廠方索價7萬元,備件1周以后才能到貨。且不說7萬元是否黑心,哪個醫院能忍受1個星期沒有彩超?市場、聲譽損失巨大。后來我和主任說我想試試,主任大概沒有任何辦法了,也只好如此了。我叫了一個電工跟我一起去的。打開機箱,發現彩超的復雜程度遠超出我的想象(平時沒有故障,沒人讓你拆開機器研究其結構的,我低估了問題的難度),20幾塊板子一字排開,每塊板子都有兩本雜志大小,上面密密麻麻全是零件,而且是兩面焊接的,關鍵是沒有技術資料,就算是有也來不及看了。我問那個電工:怎么樣,咱倆能弄好嗎?他說了句讓我血脈賁張的話:“咱們爭取今天就弄好”。大約用了1上午,發現一塊電路板上的一個電阻燒了,我們倆興奮極了,趕緊買了換上,一通電,又燒了。接著查,發現這塊板子上的5V和0V之間短路了。肯定是其間的退耦電容短路了,但是在板子上并聯的退耦電容不下200 個,看了半天,沒發現有明顯變色的電容。只好用最原始的辦法,拆掉一個,量量,短路,再拆一個,再量量……真是皇天有眼啊,拆到第三個的時候,不短路了,換上一個電容,OK了,看看表,下午3點半。然后去喝酒慶祝。現在,那個小電工已經是我最好的朋友和最得力的助手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