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2-3-25 08:39 編輯
不確定度定義剖析-誤差與不確定度辨析(5)
史錦順
-
筆者在《概念與定義-二評不確定度論》一文中,列舉了五種不確定度的定義。指出不確定度概念的三個問題:A 定義多變,內涵與外延飄忽不定;B 外延不等值;C 名不符實。本文進一步剖析VIM 的關于不確定度的定義。
- (一)不確定度定義的版本(中外文版本對照) (1甲) 國際規范 VIM 1993 。(全名《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Basic and General Terms in Metrology, Second edition,1993,ISO》) 3.9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parameter, associated with the result of measurement, that characterizes the dispersion of the values that could reasonably be attributed to the measurand
- (1乙) 《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這是與(1甲)等同采用的中國規范。 5.9 測量不確定度 表征合理地賦予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與測量結果相聯系的參數。 - (2甲) 國際規范VIM 2008。(全名《JCGM 2000:2008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VIM)》) 2.26 (3.9)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non-negative parameter characterizing the dispersion of the quantity values being attributed to a measuran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used - (2乙) 《JJF 1059.1-201X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這是擬定與(2甲)等同采用的中國規范(待定稿) 4.8 測量不確定度 簡稱不確定度 根據所獲信息,表征賦予被測量值分散性的非負參數。 - (1甲)在國際上雖是舊版,但等同采用此版的(1乙)卻是中國的現行有效版本。(2甲)是國際上的現行有效版本,但等同采用此版的(2乙)在中國尚未定稿。由此,本文將VIM的這兩個版本,都視為有效版本。 上述中文本,說是“等效采用”,實際是翻譯。本文剖析,針對的是國際規范,但敘述分析中利用已有的中文版本(譯文)。所指問題都是針對原定義的,與如何翻譯及翻譯水平無關。 - (二)不確定度定義的弊病 (1)含義不當 定義(1)與定義(2)的被定義者是“不確定度”,定義者是“分散性”。其他都是附加詞語,起說明或限制作用。因此這個定義語句的實際意義是“不確定度”“是”“分散性”。 - 不確定度是為表達測量數據的質量水平而提出的。分散性是測得值的一項指標。分散性小是必要條件,但只是因素之一。而且常常是次要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更不是全部因素。只講測得值的分散性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測得值對實際值(真值)的偏離性。 -
測量講究準確。準確是測量的靈魂;計量以標準的準確保證測量儀器的準確,準確是計量的命脈。什么是準確?測得值對平均值的分散小,測得值的平均值對實際值(真值)的偏離小,這兩項的總和小,即誤差范圍小,才是準確。而不確定度的定義居然只講分散性,不講偏離性,太離譜了。論測量只講分散性而不講系統偏離性,這正如論人體只講四肢而不講頭腦與軀干;論樹木只講枝葉而不講樹干與樹根。不確定度果真只講“分散性”嗎?從整個不確定度思想體系考察,也不盡然;這里只說它定義不當。
- (2)歧義 定義是概念的嚴格界定,是簡要解釋。定義應該用詞準確;最忌有歧義,讓人猜不透到底是什么意思。 定義(1)的“被測量之值”到底是什么值?是被測量的實際值,還是被測量的測得值,從定義字面本身很難解。 有專家寫文章解釋,這里的“被測量之值”是指測得值。但又指出GUM中的“被測量之值”是真值。還指出其他幾處,該仔細分辨。這說明原文是有歧義的。 - 本來一個是真值(或者叫實際值),一個是測得值,簡單而明確。歧義既不是語種的差異,也不是語言水平問題,而是不確定度論本身的痼疾:回避真值概念,處理不了測量問題。 - (3)廢話 定義(1)有“合理地”一詞。有本高檔次的書(標明是“指南”),解釋“合理地”的含義,還有文章說“合理地”一詞必要而得體。其實,“合理地”一語,明明是廢話。任何定義中所指出的操作,所給出的內容,都必須是“合理地”或“合理的”。沒有必要特意說“合理”。 - 在定義(2)中,“合理地”一語去掉了(外國人已刪去這不必要的詞,那些稱贊此詞的中國人該自省了)。但卻增加另兩個詞語,又是廢話。“根據所獲信息”是廢話;“非負參數”也是廢話。辦事、說話、寫文章,都得“根據所獲信息”,定義中有必要說嗎?“非負的參數”也是多余的話。無論經典測量的誤差范圍,還是統計測量的偏差范圍,還是不確定度,都要用貝塞爾公式,本就算不出負值來,干嘛還要寫“非負的參數”?說了等于不說,就是廢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