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1-5-25 10:45 編輯
- 誤差方程給力——十二評不確定度論 史錦順 - 不確定度論否定誤差理論,最關鍵的質疑是下面一段話:“對于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過去長期以來 用測量值相對于被測量值的誤差來表示,但是由于被測量的真值是個未知數,因此使過去的表示法產了定量的困難”。(陳芳允《測量不確定度》序言。) “真值未知,誤差咋算”,這是個很嚴峻的問題,關乎誤差論的存亡。誤差方程一出,疑云頓消,真給力。 下面講怎樣計算誤差。在經典測量學中,是用上一級標準的標稱值當真值,來測定誤差。這時,得到的是誤差實驗值,與真誤差有差距,是比較粗的作法。筆者近期提出的“誤差方程”,實現了標準的量值對真值的代換,能在真值未知的情況下,從誤差實驗值算得誤差值(真誤差值)。并算出原來作法的偏差(頻率界可以,電子界大些)?,F在有了誤差方程,可以精確計算誤差范圍了。這就從根本上解除了人們對誤差理論的疑慮。人們將體會到,對計量工作,誤差方程多么重要。這里以本版面允許的方式,推導一遍。誤差方程推導如下: 真值用Z表示,Z(N).表示N級標準的真值。M表示測得值,M(N)為N級標準儀器的測得值。B(N)為N級標準的標稱值。R表誤差范圍。 1 檢驗測量儀器誤差`,要用N級標準測量儀器或N級標準器。 A 用被檢測量儀器和標準測量儀器同測一量(其真值為Z),被檢測量儀器測得值為M,N級標準測量儀器測得值為M(N)。操作時,使差別最大,得誤差范圍。 M – Z = M – M(N) + M(N) – Z R = R(實驗) + R(N) B 用被檢測量儀器測量N級標準器,其標稱值B(N)、真值Z(N) M – Z(N)= M – B(N) + B(N) – Z(N) R = R(實驗) + R(N) 2 檢驗N級標準測量儀器的誤差或檢驗N級標準器的誤差,要用N-1級標準測量儀器或N-1級標準器。 A 測同一量,N級標準測量儀器測得值為M(N),N-1級測量儀器測得值為M(N-1) M(N) – Z = M(N) – M(N-1) + M(N-1) – Z R = R(N實驗) + R(N-1) B 用N級標準測量儀器測量N-1級標準器,其標稱值B(N-1)、真值Z(N-1) M(N) – Z(N-1) = M(N) – B(N-1) + B(N-1) – Z(N-1) R(N) = R(N實驗) + R(N-1) C 測量N級標準器的誤差,要用N-1級標準測量儀器來測它 B(N) – Z(N) = B(N) – M(N-1) + M(N-1) – Z(N) R(N) = R(N實驗) + R(N-1) (網頁字數限制,見下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