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1-5-21 07:39 編輯
狹小的視角——八評不確定度論 史錦順- 不確定度論的主語是“測量不確定度”。請注意“測量”二字,本文帶引號“測量”特指對被測量的測量。粗看,在測量計量(英文之measurement含義是測量也是計量)叫測量不確定度是當然的事,沒什么好說的。細想這里大有文章。 測量不確定度的“測量”是狹義的,專指對被測量的測量。不確定度一詞也是狹義的,只有當不確定度之前冠以“測量”才生效。 廣義指通用,狹義指專用。例如誤差一詞,是通用的。誤差的含義是與真值的差距,凡指與真值有差的地方都可用誤差一詞。對測量操作,可講測量誤差,對測量儀器性能可講儀器誤差,對標準,可稱標準誤差,還有基本誤差、附加誤差等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儀器誤差是儀器的特性,標準誤差是標準的特性,可獨立確定,不依賴應用。 “不確定度”一詞能不能用于標準呢,不行的。不確定度的定義是“分散性”,一個實物標準,例如一個砝碼,就一個標稱值,沒有“分散性”可言。查遍各版本GUM,各版本VIM,找不到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的稱謂。標準的性能該怎么表達呢?不確定度論無法表達。 測量儀器的性能如何表征,是任何測量理論都不能回避的問題。作為不確定度論之源的GUM,竟回避了。VIM 不得不寫一條。且看: - VIM2008
4.24 instrumental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component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rising from a measuring instrument or measuring system in use 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 由所用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的分量。 - 請注意,這里明確寫的是“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而不是儀器的不確定度。此條定義不是說儀器的什么性質,而拐到用儀器進行的測量上去。說測量有不確定度,稱測量不確定度,測量不確定度中有個分量是測量儀器引起的,此分量稱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如此定義不僅繞嘴,關鍵是把儀器和應用儀器的“測量”捆綁在一起,而儀器的應用又是千差萬別的,實際上,無法分辨測量不確定度中的哪一部分是儀器引起的分量。此定義還說明,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不是儀器本身固有的屬性,而是依賴“測量”才有的。 更嚴重的是,視角局限于“測量”,那標準的不確定度就無法定義了。因為標準是用來檢定測量儀器的,根本不在“測量”中用。而基準離“測量”就更遠了,更無法說基準引入多大測量不確定度了。 誤差論的視野開闊,極方便的定義測量誤差、儀器誤差、標準誤差、基準誤差,表征它們的客觀存在的固有的特性,且可分析、可測量,應用也是成功的。不確定度論誕生前的三百年的近代測量計量事業的成功,甚至近代工業的成功,說明誤差論的主流是正確的。就是不確定度論大叫大喊的這二十年,真正在實際工作中起作用的還是誤差理論。請問,那一臺機床不是按允許誤差(公差)來加工?只講“分散性”的純牌測量不確定度,是不講準確度的,是連標稱值都不顧的,是必須與“測量”掛鉤才能稱說的,怎么在圖紙上標注? 否定誤差論的不確定度論,視角卻狹窄到連標準的定義都給不出。所給出的測量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也無法按定義測量。這些,再次說明不確定度論無能。當然這只是其冰山之一角,不過是本系列評論所指出的不確定度弊病中較小的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