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6# xuwenl
彈簧管式壓力表的修理
四、壓力表的調整與修理 我廠使用的單圈彈簧管式壓力表在檢定過程中,經常發現有示值檢定不合格的情況,我在檢定過程中總結出一些調整與修理方法,將不合格的壓力表調整為合格的壓力表,現說明如下:
1.零點超差及調整
精密壓力表和無零值限止釘的壓力表,往往出現零點的正、負超差現象。其原因是由于彈簧管的彈性后效、彈性遲滯及殘余變形量的積累;或測壓中超壓使齒輪脫開嚙合位置;或快速泄壓使齒輪初始嚙合位置脫開再嚙合;或彈性元件的材料疲勞強度低等原因所造成。
調整此類超差,可以取下指針和表盤,使游絲松緊適度后將表盤、指針從新安裝,指針對準零點即可。但有時零點示值合格了,但還有其它誤差,則再按有關誤差進行調整。
2.測量上限正(負)示值超差及調整
當壓力表與標準器進行比對時,再測量上限附近出現壓力表的示值大于(或小于)壓力的允許基本誤差的現象被認為是正(負)超差。
這種壓力示值誤差逐點增大(或逐點減小)直到測量上限附近時才超差的情況是比較好調整的。當出現正超差時,將扇形齒輪槽孔上的示值調節螺釘松開并向外移動,以增加臂長,再擰緊;而將示值調節螺釘向內移動減小臂長則可調整負超差。
3.示值前快(正誤差)后慢(負誤差)或前慢后快超差及調整
當示值的誤差與壓力的增大不成比例增加時,即當壓力在測量范圍的前半部分呈現正誤差,后半部分卻呈現負誤差時,這是由于初裝時扇形齒輪與小齒輪的初始嚙合位置不當,或由于彈簧管本身的實際承壓能力與應有的承壓能力有較大的差異,往往出現前快后慢的失調現象。要調整這種超差,單靠調整臂長r是無法解決的,只能改變扇形齒輪與小齒輪的初始嚙合位置才能解決。必要時,還要伴之以拉桿長度的改變。
調整時,松開下夾板上的固定螺釘,將齒輪機構按順時針方向轉動(轉角大小視誤差大小而定),然后固緊螺釘。在初始夾角得到調整后,再對示值的誤差進行測定。當增壓到測量上限的一半時,其夾角β約等于90°,這時在整個測量范圍內一般能得到一致的誤差(正或負),明顯消除了前快后慢的超差現象,然后再調整臂長r解決之。示值前慢后快現象的實質與前快后慢一樣,只是呈現的誤差情況與其相反,即在測量上限壓力的一半之前,呈現負的超差,測量上限壓力的一半之后,呈現正的超差現象。因此,按反時針方向轉動齒輪傳動機構,直到消除這一現象達到合格為止。
4.變動量(輕敲位移)超差及調整
示值變動量(輕敲位移)可分為動蕩位移和摩擦位移。當傳動零件的軸向間隙過大,或齒輪嚙合間隙過大,游絲力矩過小,甚至指針軸套松鉚等都會造成示值跳動變化不定的動蕩位移;而齒輪嚙合間隙過小,拉桿與扇形齒輪尾部的示值調節螺釘固定太緊(間隙太小),游絲力矩過大,扇性齒輪與中心小齒輪安裝軸與軸承不夠光滑或軸承孔太臟則會出現示值跳動后不再變化的摩擦位移。
調整時首先要確定造成示值變動量的原因,針對情況進行調整,調整后應使各間隙適中,游絲力矩適中,或重新鉚緊指針軸與軸套,或用柳木棍將裝齒輪軸的孔擠擦干凈。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仍不見效,則應更換零件。
5.誤差成比例增加或減少:調節扇形齒輪槽孔上的活動釘。誤差逐漸增加時,將活動釘向外移動以增加臂長;反之,向內以減小臂長。
6.示值前半部分不超差,后半部分超差,且與壓力成比例增加:是拉桿與扇形齒輪軸線的夾角大于90°;相反,當夾角小于90°時,則前半部分就誤差而言負誤差,數值逐漸減小。此時應調拉桿與扇形齒輪軸線基本上呈90°位置。
7.示值在壓力一半附近超差:當左邊為正差,右邊為負差時,應縮小夾角;當左邊為負差,右邊為正差時,應擴大夾角。同時為正時調節釘向外移。為負時調節釘向里移。以上所述應綜合調整。
8.非線性超差(僅一點或兩點超差):此時應檢查機芯在此點附近的配合情況。當為正差時為齒輪嚙合點有污物、毛剌;當為負差時,是由于齒牙磨損或有傷,應修齒補齒或更換新的齒輪。
9.當調整螺釘已移到最末端,誤差仍超差:此時可能是表盤或機芯裝錯、彈性元件變形、拉桿太長或太短等。
當調整好以后,將儀表完整地裝好,按檢定規程中的規定進行檢定。
10.指針的安裝
對有零位限止釘的壓力表,裝針位置一般是在零以上標有數字的第一個點上,如一個1.6MPa的壓力表,標有數字的點是0.4、0.8、1.2、1.6四個點。則把壓力升到0.4MPa,此時把指針安裝在對準0.4MPa這個位置上。
精密壓力表和沒有零位限止釘的一般壓力表、壓力真空表應該在沒有造壓時,在零點位置上安裝指針,以反映零點的真實誤差。
以上是我在檢定我廠單圈彈簧管式壓力表時的一些體會,請各位專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