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計量收費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wangchunling 發表于 2010-7-31 19:5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在全國的計量檢定都在收取費用,是否計量收費應該政府買單
2#
曈昽 發表于 2010-8-2 16:21:32 | 只看該作者
企業賺錢政府買單?
3#
redleaf 發表于 2010-8-3 06:48:05 | 只看該作者
納入稅收更好,既收錢又搞技術,這些年無數事實說明砝碼天平會傾斜的,心可能會變黑,無公平準確可言
4#
tanghongsheng 發表于 2010-8-3 08:06:07 | 只看該作者
呵呵,政府可能給你買單嗎?不過想法是好。
5#
吉利阿友 發表于 2010-8-3 10:53:37 | 只看該作者
區區一點檢定費用,值不得政府為此埋單。
說穿了,如果政府真的埋單,
那也是拿納稅人的錢去催肥那些為富不仁的、最缺乏社會公德心的富有階層!!!!
6#
xqbljc 發表于 2010-8-3 12:36:09 | 只看該作者
計量收費由政府埋單即不現實,也不可能,特別是會出現進一步的不公平。這一點,6樓的觀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現在對計量收費的心理障礙關鍵在于計量收費與檢/校質量+勞動付出不對等,也就是講計量收費>檢/校質量+勞動付出。
     注:>——遠遠大于的符號。
7#
guojunguo 發表于 2010-8-3 17:16:17 | 只看該作者
現在也有政府買單的,但都是經濟發達地區,城市比例很少。
8#
秦孝公 發表于 2010-8-4 04:15:25 | 只看該作者
本人并不完全贊同7樓的意見。目前的計量服務機構魚龍混雜,服務質量層次不齊,不少機構為賺錢賣證書的現象有,檢定校準過程不嚴格執行規程的有,客戶只關注價格,不注重服務內容的也大有人在。但也有許多計量技術機構很注重服務質量,如國防軍工系統的計量技術機構。本人認為,計量行業是屬于技術密集型的高端服務業。按照目前的計量收費價格,專業計量單位計量人員執行規程開展工作,達到年均30~40萬的計量產值收入,工作量就非常飽滿了,特別是在長、熱、力等專業。而計量標準器等設備投入、人員培養、環境試驗條件等等的投入都應該核算到計量收費中。如果我們僅僅看到買一根溫度計才花20元,檢定就要收80元就認為收費高的話,那我們計量人也太認識不到我們自身的價值存在。
9#
xqbljc 發表于 2010-8-4 09:18:02 | 只看該作者
計量檢定/校準收費到底是高還是合理,確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問題。
     本人也不贊成僅僅看到買一根溫度計才花20元,檢定就要收80元就認為收費高的,計量標準器等設備投入、人員培養、環境試驗條件等等的投入確實都應該核算到計量成本中在收費中給以考慮。但是這個考慮應該符合國情,應該有度且合理。但現實情況并不是這樣,某些計量機構工作考核的唯一指標實際上就是兩個字——創收。由于不方便的原因,我只能簡單的談某些現實情況:某計量技術機構,現有人員約240人,其中從事一線檢校創收的人員約130人(包括臨時人員約40人),該單位年創收8000萬,一線人均創收約61萬,還有某些計量校準項目,應該講技術含量并不是太高,前期投入大概也就是200~300萬,但年創收約在600萬左右,由于隔行如隔山,本人無法描述這些計量項目的具體技術狀況,但基本可以看作是去用戶處將鈔票拿回來工作就完成了。這樣的付出與創收應該講僅是比印鈔票的速度慢罷了。當然也有某些計量項目創收速度相對比較慢,比較少,所以作為計量技術機構內部收入和分配也是存在著巨大的不合理的。
     計量人自身價值的存在是有某些方面應該在創收上有所體現,但收入的多少決不應該是自身價值體現的全部,特別是不切實際的過分強調自身價值,就有些缺乏自知之明了。至于樓上談到計量技術機構的某些不正之風,本人已經厭倦去談了。本人談問題的用語是計量技術機構,而非計量服務機構,雖然“不怕工商稅務,就怕計量服務的流傳語有某些過分的地方,但民間的口碑還是有其道理的。
10#
秦孝公 發表于 2010-8-4 13:35:42 | 只看該作者
如果我們計量人不是靠我們的技術,而是靠“行政手段”獲取高額的利潤,那確實不應該過分強調自身價值。但我們在做市場時發現,現在一些企業質量控制很嚴,做計量管理的人員都懂計量,非常熟悉儀器的性能,他們需要計量部門提供專業技術支持,能從計量上提供技術支持。這就需要我們計量人員不僅要知道如何按照規程檢定校準樣品,而且要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影響樣品計量性能的因素有哪些,樣品應該如何正確使用等等。如果我們“3個小時校準完10臺試驗箱”,給客戶提供的只是單純的數據,確實沒有太多價值可言!高端客戶關注的是通過計量發現問題,而不是只要張證書應付檢查。我們計量人只有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支持,也許現在的收費,就不覺得貴了!
11#
德奧 發表于 2010-8-5 08:15:46 | 只看該作者
發改價格〔2009〕234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適當降低計量檢定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
  二、。。。。對企業反映偏高的收費標準要堅決降低,其中,對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應逐步實行免費檢定,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保障;暫時不能實現免費的,收費標準要從低核定。
    摘自中國政府網
12#
xqbljc 發表于 2010-8-5 08:40:03 | 只看該作者
發改委、財政部的關于適當降低計量檢定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已經看到。但誰會去執行呢?誰又會去監督執行呢?缺乏執行力,缺乏監督手段的文件,應該屬空頭、白條文件。

轉載某報刊報道:不為外界關注的質檢給部分企業帶來的負擔
  華東地區某省組織了政府人員對下屬國企進行了常規調研,結果發現企業竟然普遍反映質檢“檢測過于頻繁,檢測種類過多,收費過高,企業不堪重負。”
  這次調研有一個結果:生產型企業中70%的企業反映質檢部門的問題,一是檢驗檢測的必要性,二是收費的合理性,而這兩者都加重了企業的負擔。
  “一個銷售收入1000萬元的企業,一年的各項檢測費用上百萬,質檢是我們這次督查中企業反映最強烈的部門。”參與其中的一位官員如是給本報記者舉例說。事實上,僅僅將稅降低只能部分降低企業負擔,而更大的負擔則是企業的收費負擔。
  “費不規范的多,企業不可預見。企業預算中無法準確計量,而稅,企業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做好預算。”上述參與調研的官員告訴本報記者。

       看看上面的政府文件和輿論報道,聯想到某些計量人強詞奪理的所謂體現自身價值,說什么好呢!
13#
秦孝公 發表于 2010-8-5 11:06:31 | 只看該作者
企業中質量控制和企業生產銷售本身就是一個制衡關系,那個企業都希望少投入多產出。還未出臺的新計量法將大力推行校準和檢測,減少強制檢定的項目。而校準檢測的周期,是企業根據自身的質量需求來決定何時校準,而非質檢部門強制。如果企業不通過各種質量體系認證,一分檢測費用不花也可以保證產品質量,那是最好,但又有那個企業能做到呢?!國家的GDP每年按照10%增長,物價增長不低于4%,而計量收費如果還保持10年前的收費水平是否合理?國家加入世貿組織其中一個條件就是開放校準市場,計量收費價格的高低,可以由市場來進行調節。從論壇“計量人員收入水平”可以看出,我們計量人員的收入是多么可憐!當然,各地政府主管的計量院所人員除外!我們不奢望通過自身的勞動能成為大款,但希望通過我們的勞動,能活的有尊嚴!
14#
xqbljc 發表于 2010-8-5 12:23: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0-8-5 12:28 編輯

探討問題的面越來越大了,話說的真是動聽:“開放校準市場,計量收費價格的高低,可以由市場來進行調節”,但在目前大環境狀況下,計量收費價格的高低,有可能由市場來進行調節嗎!!!看到時常出現的收費者與被收費者因收費發生的各種爭執、討價還價,實在搞不清楚,這是高端技術的計量技術機構,還是商業氣息濃厚的城市菜市場。

      把計量收費的增長與國家的GDP每年的增長和物價增長扯在一起,難道也是為了拉動內需?

      “計量人員的收入是多么可憐”,樓上儼然就是計量人的救世主。如果計量人活的有尊嚴是建立在企業不堪重負的計量高收費的基礎上,那么所謂的尊嚴與恥辱是否可以劃等號呢?!這樣的“尊嚴”不要也罷。
15#
秦孝公 發表于 2010-8-5 22:06:15 | 只看該作者
越是經濟發達地區,校準市場越是開放。珠三角地區,從事校準檢測的實驗室有上百家之多,長三角,近近幾年各校準機構紛紛進駐。各校準機構收費也差距很大,一把卡尺,有收10元的,有收50元甚至更高的。企業可自由選擇,當然服務質量也會有很大差距。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各政府計量機構對市場把控的越死,企業選擇的余地也越少。我說的計量收費價格,是建立在雙方都可承受的基礎上。我不贊成計量市場低價競爭,我所處的城市,計量市場也不可能出現價格壟斷。走市場就會有價格談判,不管是賣菜,還是賣高科技,都要遵循市場的基本規律。
我不是救世主,也當不了救世主,只是占在我的角度說說我的觀點。目前質監局出臺的計量收費指導價,有多少計量機構在嚴格執行呢?當然,從我的角度考慮,最好嚴格執行,但市場不允許,客戶不接受!如果計量機構能夠靠計量收費而把企業搞破產,讓企業不堪負重,那計量行業和中石油、中石化等壟斷企業一樣牛X了。我還提什么活的要有尊嚴!
16#
porny 發表于 2010-8-6 09:04:38 | 只看該作者
10樓的說“該單位年創收8000萬,一線人均創收約61萬,”,哪有這樣的好地方啊?!
17#
porny 發表于 2010-8-6 09:13:04 | 只看該作者
16樓說的“目前質監局出臺的計量收費指導價,有多少計量機構在嚴格執行呢?”

說的不錯,一個比一個收的還低。07,08年,我們河南省質檢部門匯同物價、發改出了收費標準,去年經濟危機了,上頭又出了新文件,收費標準下調20%,然后我們去企業進行現場檢測,象賣蘿卜似的,又降價了。

計量收費標準,的確沒有在嚴格執行啊
18#
ntjlsdyy 發表于 2010-8-6 09:19:29 | 只看該作者
據我了解的情況,有政府買單的存在,從我們計量人的角度說,最好是政府買單,這樣我們可以全心全意的搞好技術,而且能夠提高計量器具的受檢率,更加能夠體現技術機構的特色和為企業服務的精神
19#
binghuojx 發表于 2010-8-6 09:20:39 | 只看該作者
其實計量收費的趨勢是,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逐漸走向政府買單,校準的計量器具逐漸放開市場,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在這樣實行了,效果應該還可以。
再說質檢的監督抽查,現在多是買樣,檢測政府支出,已經為企業減負了。
20#
redleaf 發表于 2010-8-6 10:46:30 | 只看該作者
"不怕工商和稅務,就怕質檢來服務"
大實話!!
21#
aas-824 發表于 2010-8-7 15:46:51 | 只看該作者
當你計量器具發生爭議時,你會想到誰幫助你,你當時是為企業省了成千上萬塊,不去計量檢定校準,當企業賠錢時,沒人會說你好,所以你該計量時去計量,別為省錢亂找校準機構,害人害己。
22#
chenyg_cyg 發表于 2010-8-7 16:55:03 | 只看該作者
作為企業,當然希望政府全部買單,但是估計就是黃粱美夢。
23#
 樓主| wangchunling 發表于 2010-8-9 15:33:41 | 只看該作者
年收入8000,一線人員130人,怎么那么多的行管人員,吃干飯的
24#
jaccopa 發表于 2010-8-10 14:06: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吉利阿友


    政府買單,共產主義社會
25#
lujiayi 發表于 2010-8-10 17:0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wangchunling


    一些發達的地方,可能政府買單是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吧。個人看法,謝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16 06: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 性护士movievideobest| 在线果冻传媒星空无限传媒| 免费观看我爱你电影|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国产在线资源站| 最近最新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 | 久久精品这里有|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 天天操天天舔天天干| 免费在线视频你懂的| rewrewrwww63625a| 狠狠色丁香九九婷婷综合五月|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高清| 欧美xxxxx性喷潮| 处破女18分钟完整版| 人人干人人干人人干| 99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三级日本高清完整版热播|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福利电影网| 国产极品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91麻豆国产极品在线观看洋子| 麻豆www传媒|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精选|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777xxxxx欧美| 欧美一级亚洲一级|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久99re视频9在线观看|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vr|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