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JJF1059-1999這樣描述:被測量Y的最佳估計值y在通過輸入量X1,X2,……,XN的估計值x1,x2,……xn得出時 ...
梅塑智 發表于 2010-2-12 17:52 ![]()
每個被測參數都客觀存在著它的“真值”,我們需要通過測量尋找這個真值。
可是一般情況下我們得不到這個真值,每次的測量結果就是對真值的“估計值”,于是我們大家不得不來個約定,約定某個值為真值,這就是“約定真值”。
約定真值也就是常說的“最佳估計值”了,大家的約定不同,就有不同的約定真值。常用的約定真值有: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是單次測量結果的約定真值,用高準確度等級測量設備測量的測量結果是用低準確度等級測量設備測量的測量結果的約定真值,高水平測量人員在環境條件嚴格條件下的測量結果是一般人員在一般環境條件下的測量結果的約定真值等等。
樓主說的JJF1059的3.11條“被測量Y的最佳估計值y”就是指被測量的約定真值。Y是關于Xi的函數,以體積等于長×寬×高為例,體積為Y,長寬高分別為X1、X2、X3。我們要分別測量X1、X2、X3,多次測量長度X1就得到長度的多個測量結果(估計值)x1,x2,……xn,測量X2、X3時也一樣。這就是“通過輸入量X1,X2,……,XN的估計值x1,x2,……xn”的含義。
“得出時,可有以下兩種方法”說的兩個方法是:方法a是每次測量得到的長寬高分別計算出體積,得到N個體積后,再計算體積的平均值,即y=y平均。方法b是先分別計算長寬高的平均值,再代人體積公式計算出y。方法a和方法b的結果都是被測參數Y的最佳估計值y,但是,在非線性函數時,方法a的結果比方法b的結果更接近于真值。
在JJF1059中,不管是方法a還是方法b,都是指“被測量Y的最佳估計值就是靠輸入量重復測量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