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質監部門全力支持涼山彝族地區經濟發展 突出特色 培育名牌 近年來,四川省各級質監部門創新理念、真情服務,以“質量興州”為目標,以農業標準化為基礎、名牌戰略為抓手、確保質量安全為重點,全方位支持服務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工農業生產,為彝區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了當地黨政和各族群眾的高度肯定與贊揚。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少數民族眾多的地區,其中彝族群眾有220多萬人,也是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近年來,四川省、州、縣各級質監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彝區質監工作的重視支持與調查研究,努力找尋質監工作與邊遠彝區地方經濟發展的結合點,發揮質監職能技術優勢推動彝區經濟發展。
針對彝區資源豐富、農產品地方特色濃郁的特點,質監部門首先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通過標準化推動農業振興。他們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地方標準101項,已經覆蓋了全州95%以上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建立了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19個,其中的會理石榴、金陽青花椒、金陽白魔芋3個產品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僅烤煙和石榴實施農業標準化后,就為農民增加收入上億元。
為助推涼山州“工業強州”戰略,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各級質監部門全力開展“以質取勝、質量興州”工作,推動全州80%以上市縣開展了“質量興縣(市)”活動,并加強質監監管職能,開展食品、特種設備專項整治,加大打擊假冒偽劣力度,將“質量和安全年”活動不斷引向深入。與此同時,他們加強品牌培育,積極為生產企業服務,指導企業提高綜合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在全州26戶重點工業企業中推廣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先后培育了一個中國名牌、8個四川省名牌、3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89家企業獲得A級以上質量信用企業,幫助一大批企業成為從彝族山區飛出來的“金鳳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