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獲悉,截至目前,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個高溫超導濾波系統應用示范基地已成功連續運行超過3年,實現了高溫超導濾波技術從實驗室樣機到少量實際應用,再到產業化生產和批量長期應用的重大突破,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成功地將高溫超導技術應用于移動通信的國家。
據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曹必松介紹,該示范基地于2005年11月建成并投入運行,在北京大鐘寺地區中國聯通的5個CDMA移動通信基站上應用,覆蓋10余萬居民,每個基站使用6路超導濾波系統,其中每個系統使用一個超導濾波器和一個在零下200攝氏度工作的前置放大器。 基地建成后的測試結果表明,高溫超導前端可以大幅提高基站的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改善通話質量,擴大基站覆蓋范圍。在超導通信應用示范基地內,手機發射功率平均下降一半,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也大幅下降,手機電池壽命也相應延長。
中國聯通2008年與清華大學和綜藝超導公司一起,將示范基地從5個基站增加到8個,超導濾波系統的數量增加到48路,覆蓋居民增加到20余萬人,并利用擴大的應用示范基地,對超導濾波系統提高移動通信性能的各項技術參數進行了更系統全面的測量,為應用高溫超導濾波系統進行網絡規劃及優化和實現大規模應用做好技術準備。
從1986年高溫超導材料被發現起,我國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開展研究,實現高溫超導材料的規模實際應用,是所有超導領域和其他相關領域研究工作者長期以來的共同心愿。高溫超導通信應用示范基地的建成和長期運行成功,標志著我國高溫超導批量長期應用已經成為現實。
據曹必松介紹,在微波頻段,高溫超導材料的電阻比普通金屬低2—3個數量級,用高溫超導材料制備的濾波器插入損耗小、帶邊陡峭、帶外抑制好,具有普通金屬濾波器無法比擬的優異性能,可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衛星通信、軍事通信和其他各種微波通信。美國已實現了超導濾波技術在民用和軍事領域的規模應用。
為發展我國自己的高溫超導濾波技術,曹必松及其團隊開拓創新,經過10余年努力,攻克了高溫超導濾波器和可在零下200攝氏度工作的低噪聲放大器的設計、精加工、調試、低溫長效真空密封和系統集成等一系列技術難關,擁有了超導濾波系統研制的系統的知識產權,并在高溫超導濾波系統的小型化、可靠性和長期工作穩定性、多路高溫超導濾波系統的性能一致性等方面形成了系統的專有技術。
2008年11月,教育部主持召開了清華大學和綜藝超導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CDMA移動通信用超導濾波系統研究”成果鑒定會,與會專家對示范基地的建成和長期運行給予了高度評價。鑒定意見指出,超導濾波系統的關鍵技術指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已在實際應用中實現了長期穩定運行,對于提高我國微波通信和探測技術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