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技術機構能力建設(轉載)
好多同志不止一次的問我:這次學習有收獲嗎?我回答:肯定有收獲的,但也有困惑呢!收獲的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困惑的是環境條件差,經驗運用難。現在深圳、佛山順德試點大部制,我們部門撤銷了,合并到工商。我就在想,為什么改革老是對我們部門“動刀”,原因就是部門自己本身不硬,底氣不足,所以做大做強和創造影響力,才是出路!做大什么,做強什么?就是要加強技術機構建設!大家看見了,教育衛生改了這么多年,就因為人多、系統大、操作難,改動的變化并不大。
計量是所有科學發展的技術基礎,工業生產、商業交易、科學實驗都離不開計量的支撐,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依賴于計量技術的進步。計量工作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二是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如何有效地將質監工作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關鍵要在服務上下功夫、做文章,大力推進科技興川、優質服務、嚴把兩個安全關等方面做好工作。因此,只有做大做強技術機構,才能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經濟的發展。
做大做強技術機構,就是保障社會發展的支撐,我們質監的殺手锏就是靠公正數據說話,來樹立第三方權威性。加強計量技術機構建設,提高技術保障能力,就是為計量行政管理部門實施計量監督的重要的技術保證和依托。
首先,大力解放思想,增強創新意識。以理論為先,理念為先,改革為先,要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而不是空口號,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把先進的理念潛移默化滲透到我們到靈魂深處,最終影響我們的行動,推動技術機構發展。克服急功近利、浮躁心理和漂浮作風,要腳踏實地象樣地干好本職工作,“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盡心盡力工作,解決問題為樂,完成任務為榮。
......
為此,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財力物力,解決技術機構低水平重復建設,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的問題,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及科技發展需要的計量技術保障體系。新上項目必須搞好可行性論證,進行成本核算,優先發展投資小、效益高、周期短,檢測市場急需的項目,在特色檢測項目上做精做強,做出拳頭項目。省、發達的市級計量技術機構面向科技含量高、技術復雜的檢測市場。技術相對復雜、業務量較少的項目(如醫用三源、心腦電圖機、眼鏡、理化、安規儀器、熱工、電話計時計費系統等)一般由市級建立,將技術含量較低、比較簡單且量大面廣的計量器具的檢定項目(如衡器、壓力表、血壓計、天平、水電氣三表、燃油加油機、出租汽車計價器及商品量檢測等)由縣級機構建立標準。可以分門別類建立專項檢測站,打破目前量值傳遞的區域性限制,適當放寬量傳范圍,分級別、按區域、集中力量打造系統化、專業化、規模化的檢測品牌,徹底擺脫剩、市、縣內部機構上下級搶活干、服務差的現狀,真正體現部門優勢,搶得先機,迅速占領市場。
第六、順應市場潮流,拓展校準業務。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泰戈爾說:“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目前還可以利用行政職能的支撐,要高瞻遠矚先一步引進先進的市場營銷理念,將來有一天強檢計量器具種類和數量將減少,強檢收費將逐步減免,市場化運作、企業化運行、檢測業務將跨地區開展和校準業務將是計量院所未來的發展方向,“以質量求生存,以質取勝”不僅僅是企業的生存法則,也應該成為我們技術機構的發展理念。
最后我們要換種方式為企業服務,幫助建立企業質保體系;查找問題點、分析原因、尋求解決之道,重點提高產品質量;幫助企業在產品的研發階段,提供一些個性化的檢測和校準服務;幫助分析為什么會得到這樣的檢測結果,甚至幫忙請有關的專家來提供咨詢服務。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政府放心、企業需要、百姓信任、社會贊譽的新型的計量技術機構!
巴中市計量檢定測試所 趙華邦
2009.11 |
-
-
談談技術機構能力建設.rar
2009-11-9 14:59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金幣 -1
29.22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積分: 金幣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