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新中國60周年華誕,正值我國實行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武漢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建所30周年的喜慶之日。 30年的質檢工作巨變,是武漢質檢所從無到有走向初具規模,并發展壯大,躋身為中國一流質檢機構的成長歷程;30年質檢歷史沉淀,傾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心;30年的質檢足跡,展示了全體質檢人艱難奮斗,團結拼搏,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
30年歷程
1979年10月,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武漢市政府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設置了武漢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建所初期,武漢質檢所沒有自己的工作場所和檢測手段,臨時借用市經委的辦公室辦公,全所也僅只有十來號人。為迅速打開工作局面,從1980年到1982年初,武漢質檢所依法利用武漢市有關工業局的科研機構的檢測手段和技術力量,先后(共同)組建了電子、儀表、皮革等37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對全市的430個企業的產品開展了定期監督檢驗工作。當時的武漢質檢所實際上只是一個檢測管理機構,自己不能獨立對外出具檢測報告。
1982年4月(開始至2007年底),武漢質檢所整體遷入江岸區臺北路70號,才正式擁有了自己的檢測基地,逐步開展了檢測業務。1984年,建成了擁有面積6000平方的實驗室,并相繼成立了化驗、紡織、機械、電工電氣等專業檢驗室,后又陸續建立了紅外檢測室、化工室、包裝室、光學室、裝飾室、武漢市食品檢測中心、武漢市纖維檢驗所、武漢紡織產品檢測中心、武漢市紡織纖維計量站和武漢市光學計量站、武漢市室內裝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武漢市眼鏡質量計量公正站。
1985年由原國家標準局批準,質監系統第一個國家質檢中心———國家紅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此成立;2003年,國家飲料及糧油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又落戶于此;2009年又籌建了國家電線電纜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武漢)。
武漢質檢所1989年通過省級計量認證,1992年通過原國家技術監督局驗收認可,1994年,在全國質檢機構中率先通過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
2008年初,在東西湖區金銀湖畔,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武漢質檢大樓拔地而起,武漢質檢所整體搬遷至東西湖區金銀湖東二路五號,實驗室面積擴大達到1.6萬多平方米。
建所初期,質檢所僅只能對食品、紡織產品、小家電、輕工、五金配件等低檔次產品的常規指標進行檢測,年完成的檢驗批次僅100左右。現在,已具備2100多項產品及項目向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資格,涉及范圍:食品、農產品、飼料、食品添加劑、化工、石油產品、紅外及電熱產品、光電信息產品、電工電子、電器、電線電纜、電光源、建筑及裝飾材料、裝飾工程、室內空氣質量和潔凈度、棉花及纖維制品、紡織服裝、皮革制品、鞋類、玩具、眼鏡及配件、貴金屬飾品、珠寶玉石、包裝材料、機械產品、金屬材料、汽車零部件等,年完成的檢驗批次超過20000。檢測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權威性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出具的檢測數據和報告與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多邊互認協議(ILAC-MAR)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員國實行互認。
30年成就
專業鑄就品質,公正樹立形象,苦干結出碩果。武漢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從建所初期的只有幾十臺套檢測儀器設備發展到現擁有3000余臺套國內外先進的檢測設備,儀器設備的固定資產也從幾十萬元發展到現在的5000萬元,實驗室面積從過去的6000平方米發展到現在的1.6萬多平方米,近2000項檢測標準的檢測能力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形成了由30多名高級職稱專業人才、20多名博士和碩士組成的技術團隊,承擔了大量國家質檢總局科研課題和國家標準研制任務,已成為了一個集檢測、校準、司法鑒定、認證咨詢及培訓、標準制定與修訂、檢驗技術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技術機構,成為了擁有三個國家質檢中心的中部最大綜合性質檢測服務平臺。
憑借著堅實的技術力量,武漢質檢所立足武漢、面向全國,多年來承擔了大量國家、省、市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任務,抽查企業數超過3萬家,完成國家發證檢驗任務近10000多宗,累計出具各類檢驗報告近30萬份,為政府部門加強產品質量監管、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武漢質檢所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拓展服務領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質量體系、破解貿易技術壁壘,提供進貨把關、人員培訓、產品研發、標準研制和產品認證技術咨詢服務,為提升“武漢制造”的競爭力,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2004年,共青團中央、中央綜治辦、國家質檢總局授予武漢質檢所“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光榮稱號。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授予武漢質檢所“全國質量監督工作先進單位”。
30年經驗
創業蘊含艱辛,成就來之不易。30年作艱辛探索,為做好新時期質檢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30年的實踐經驗,是指導今后質檢工作的寶貴精神財富。
———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的宗旨。質檢機構只有有效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苦練內功,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有生命力。
———堅持“科學、公正、準確、高效”的質量方針。科學是檢測技術機構發展的根本,質檢機構要大力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包括裝備技術水平和人員技術水平;公正是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社會形象,離開了公正性就會失去社會信賴;準確是檢測的基本要求,高效就是要竭誠為社會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堅持“質量至上,客戶第一”的服務理論。質檢機構在為社會提供質量服務更要保證自身的工作質量,要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檢驗質量控制;要尊重客戶,保證檢測的科學性、公正性、準確性的同時,將滿足客戶放在首位。
———堅持“誠信敬業,團結協作,不斷學習,追求卓越”的職業理念。通過不斷強化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促進全體職工敬業愛崗,團結協作,奮發向上。
回顧過去,面對今天,30年來武漢質檢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武漢質檢人30年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奮發工作,鑄就了今天武漢質檢所的成就。展望未來,我們要站在武漢質檢30年的新起點上,投身于“中部崛起”和“兩型社會”建設的偉大歷史時期,武漢質檢人將再接再厲,再續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