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10# iions
我在搞計量工作中對德國馬爾,日本三豐和瑞士TESA這三個品牌的小量具接觸得比較多,而且與三家公司的業務人員都有接觸,所以了解一些各家在中國發展的情況.
德國馬爾是否已經成功收購了國內的量具工廠我并不清楚,但TESA在兩年前收購江蘇的靖江量具廠這件事在國內量具制造業早已經是人人皆知的事了,而在收購前,TESA在靖江量具廠生產卡尺已經好多年了,所以在中國市場上看到TESA卡尺早就不是想象中的瑞士貨了.國內很多廠家為馬爾,三豐,TESA供貨已經有很多年了,而這三大品牌的很多產品也已經完全實現了中國化,例如卡尺,千分尺,量塊,巖石平臺等.馬爾計劃收購國內量具廠的事我是在某一年的北京展會上聽桂林量具廠的人說起的,但不知道結果.另外,如果你上桂林廣陸的網站,可以看到非常醒目的關于德國馬爾的代表在廣陸參觀生產車間的照片,雖然廣陸并沒有明說給馬爾做OEM,但這或許是一種暗示.
國內產品的確是在價格上占有很大的優勢,但在某些核心技術上并不完全過關,數顯產品的電子部分主要依賴桂林精達和北京的幾個研究所在生產,而國內產品目前大量出口,在國外已經占有了很大的市場,所以如果有機會去國外,是很容易看到老外的工廠里使用的并不是我們中國市場上某些廣為人知的所謂的國際知名品牌,而是made in china的產品,但由于出口需要,很多國內量具廠的產品輸出國外后,會注冊別的品牌,或是貼國外大廠的牌子.而那些給國外大廠貼牌的國產量具,并不象某些人想象的那樣使用國外的核心技術而只是在中國組裝,其實是100%的國產技術和國內的零件.
所以,希望全國的計量工作者可以一起支持國產量具工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