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著力推進標準化戰略提升綜合競爭力 五大工程為“標準大市”奠基 “不但產品質量得到了改進,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形成了‘標準-效益-標準’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環,企業的發展還得到了海外財團的關注,成功吸引了國外風險投資公司500萬美元的投資。”10月14日,在重慶市紀念“第40屆世界標準日”座談會上,重慶山外山科技公司代表的發言引起與會專家和代表的高度關注。
山外山科技公司是該市的一家專業從事血液凈化設備研發、生產及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已建立并實施了一套系統、完整、科學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因曾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并深入實施標準化工作,使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地位大幅提升,公司實力也不斷增強,并成功躋身行業龍頭地位。”該企業有關人士稱。
據悉,自2006年重慶開始實施標準化戰略以來,像山外山科技、三峰卡萬塔等通過參與制定有關標準,并實施標準化管理體系,得到快速發展的企業正不斷增多。該市已累計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項目3項,承擔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313項,發布地方標準334項,備案企業標準32889項,組建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會、工作組(TC、SC、WG)18個,全市11個標準獲得了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承擔標準化研究項目60余項。其中,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專項“技術標準研究”試點項目———重慶市摩托車技術標準試點課題成果在運用實踐后,大大提高了重慶市摩托車企業的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家蠶基因組研究”、“海扶超聲聚焦刀”、“手機通芯一號芯片”等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通過建立奉節臍橙、忠州柑橘、江津花椒等204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211項。
截至2008年底,該市已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等5大示范項目,建成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05個。全市采標產品累計達1486項,主要工業產品采標率達75%;5000余家企業開展了企業標準體系建設,企業產品標準覆蓋率達到98%以上。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90戶)基本建成了以產品標準為主,半成品、零部件標準為輔的技術標準體系,200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599.26億元,同比增長29.3%。
“標準化工作在促進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材料、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穩定市場,及提升重慶的綜合競爭力等方面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座談會主辦單位的負責人,重慶市質監局副局長左軍告訴記者,如今,該局已搭建起了標準化戰略發展平臺、標準示范帶動平臺、標準創新提升平臺和標準信息服務平臺等“四大平臺”,并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企業主導、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良好發展氛圍。“目前,我們正有條不紊地實施標準強基、標準興業、標準助農、標準惠民、標準示范等‘五大工程’,為‘標準大市’奠基,強力助推全市經濟社會良性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