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俄羅斯STRF科技信息中心公布了《至2030年俄羅斯經濟科技長期發展預測》(下稱《預測》)科研項目的部分成果,供專家討論。該《預測》項目的基本目的是,揭示若干年后俄羅斯關鍵技術領域以及基礎技術與新技術發展趨勢;確定俄創新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近期和遠期目標;評估俄關鍵技術及其它技術領域在國內乃至世界經濟中的適應性和風險性。 該《預測》為俄科教部定制項目。俄羅斯跨部門分析中心((МАЦ)是項目主持機構之一,負責理清俄羅斯經濟技術結構和確定各類技術參數。俄羅斯STRF科技信息中心為《預測》項目提供信息保障。俄羅斯其它部委、部門和國有企業(工業與貿易部,俄羅斯科學院,原子能能源公司等)也各有相關專家參與《預測》項目研究。《預測》項目將于2010年下半年完成,最終將作為各參與單位的共同研究成果,形成一個包括多領域的綜合性科技預測文件。
目前形成的初步成果,首先是推出了俄羅斯海事科技發展預測初稿。其中包括各種海事科技活動預測:①海洋及大陸架碳氫化合物的探測、開采、加工和運輸;②極端條件下海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海洋天然氣的運輸;③北極地區常規船舶運輸;④海洋大陸架工程構筑物構建及有效利用;⑤海洋與沿海工程技術設備的動力保障;⑥海洋船舶保障系統的建立(包括衛星定位、導航、氣象和信息服務等);⑦船舶動力裝置;⑧海上浮動核電站。其次,該項目還對俄羅斯以往造船業的發展戰略加以校正,提出了發展俄羅斯造船業的新路徑,如提出了俄羅斯造船業的面貌取決于船體制造技術,需優先發展這類技術等觀點。
此外,俄羅斯科技預測經過近20年的沉寂(對科技發展的系統預測是在蘇聯時期,1991年由科特爾尼科夫(В. Котельников)院士主持完成。此后,雖出臺過相關科技預測方案,但沒有進行過類似的系統研究和科學預測), 2008年12月,推出了兩個版本的俄聯邦科學和技術發展長期預測:一是由俄聯邦總統梅德韋杰夫委托俄羅斯科學院主持完成的《俄羅斯科技長期發展預測》(至2030年);二是由俄教科部委托俄羅斯梅地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具體執行完成的《俄羅斯科技長期發展預測》(至2025年)。這兩份預測文件均不是最終定論:前者已經提交政府審議, 尚未獲得批準;后者還處于爭議階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