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量技術規范
JJF ×××× - ××××
血 液 粘 度 計 校 準 規 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Blood Viscometer
(征求意見稿)
× × × × - × × - × × 發布 × × × × - × × - × × 實施
國 家 質 量 監 督 檢 驗 檢 疫 總 局 發 布
血液粘度計校準規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J J F ×××× – ××××
for the Blood Viscometer
本規范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年××月××日批準,并自××××年××月××日起施行。
歸 口 單 位: 全國物理化學計量技術委員會
主要起草單位: 濟南市計量檢定所
參加起草單位: 中國中醫藥研究院
蘇州大學
本規范由全國物理化學計量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
本規范主要起草人:
李竹青 (濟南市計量檢定所)
徐 勇 (濟南市計量檢定所)
參加起草人:
朱海波 (濟南市計量檢定所)
廖福龍 (中國中醫藥研究院)
王天佑 (蘇州大學)
目 錄
1 范圍 (1)
2 引用文獻 (1)
3 術語和計量單位 (1)
4 概述 (2)
5 計量特性 (2)
6 校準條件 (3)
7 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 (4)
8 校準結果表達 (11)
9 復校時間間隔 (12)
附錄A 校準記錄格式 (13)
附錄B 校準證書格式 (16)
1 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血液粘度計(應用于)的校準方法。
本規范適用于血液流變學中測量牛頓流體和非牛頓流體血液粘度的儀器。
2 引用文獻
本規范引用下列文獻:
[1] JJG 215-81 旋轉粘度計檢定規程
[2] GB 10247-88 粘度測試方法
[3] ZB N51 002-90 實驗室旋轉粘度計通用技術條件
[4] JJF 1101-2003 環境試驗設備溫度、濕度校準規范
使用本規范時,應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獻的現行有效版本。
3 術語和計量單位
3.1 術語
3.1.1 血液表觀粘度: 血細胞和血漿組成的懸浮液其剪應力與剪變率之比。
3.1.2 全血粘度: 血液的剪應力與剪變率之比。
3.1.3 血漿粘度: 血液懸浮劑的剪應力與剪變率之比。
3.2 計量單位
3.2.1 血液表觀粘度: 毫帕斯卡?秒(mPa?s)
3.2.2 剪變率: 每秒(s-1)
3.2.3 剪切應力: 毫帕斯卡(mPa)
4 概述
血液粘度計是依據血液屬于有屈服應力非牛頓假塑性流體和牛頓粘性定律的原理,在血液流變學中對血液的表觀粘度進行測量的儀器。
牛頓粘性定律的數學表達式為:
η = τ / (1)
式中: η — 流體的動力粘度,mPa?s;
τ — 剪應力,mPa ;
— 剪變率,s-1。
儀器主要由傳感系統(樣品杯及轉子等)、驅動系統、力矩系統、
測速系統、測矩系統、定位系統、恒溫系統、指示系統(放大器、A/D轉換器、數據處理系統、數字電壓表)、沖洗烘干系統組成。系統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血液粘度計原理示意圖
5 計量特性
5.1 溫度準確度: ±0.5℃
5.2 溫度均勻性: ≤0.3℃
5.3 溫度波動: ≤0.3℃
5.4 剪變率準確度: ≤±5%
5.5 靈敏度: ≤±15%
5.6 血漿粘度測量示值誤差: ≤±5%
5.7 血漿粘度測量重復性: 不大于示值誤差的1/2
5.8 全血粘度測量示值誤差限為: ≤±5%
5.9 全血粘度測量重復性: 不大于示值誤差的1/2
5.10 線性誤差: ≤±5%
5.11 漂移最大允許誤差: ≤±2%
5.12 絕緣電阻:儀器電源線對外殼接地點的絕緣電阻應大于20MΩ
5.13 電源電壓的影響:電源電壓在187V、242V時,儀器示值誤差應不大于±5%
6 校準條件
6.1 環境條件
6.1.1 環境溫度: (10~30)℃
6.1.2 相對濕度: < 80%
6.1.3 供電電源: 187V~242V
6.1.4 無強電磁場干擾、無震動、無對流風、潔凈無灰塵
6.2 校準用標準及設備
6.2.1 標準物質
校準用標準粘度液應采用國家二級有證標準物質,在有效期內使用,總不確定度應不大于0.5%。37℃下動力粘度范圍為: 0號: 0.6915 mPa?s; 1號:(1.0~2.0) mPa?s; 3號(4.0~6.0) mPa?s; 4號:(8.0~10.0) mPa?s; 5號(15.0~20.0) mPa?s。
6.2.2 校準用設備
6.2.2.1 可調移液器: 0~5 mL。
6.2.2.2 數字溫度計: 測量范圍(0~100)℃,分度值0.1℃,總不確定度不大于0.2℃。
6.2.2.3 數字轉數表: 測量范圍(1~100)r/min, 總不確定度不大于
±0.2r/min非接觸式。
6.2.2.4 秒表: 分度值為0.1s,總不確定度不大于±0.07%。
6.2.2.5 電熱恒溫箱: 37℃±1℃,其容積能恒溫10支試管。
6.2.2.6 穩壓電源: 輸出電壓220V±33V可調。
6.2.2.7 絕緣電阻表: 10級500V。
6.2.2.8 交流電壓表: 精確度1% 。
6.2.2.9 擦拭烘干物品: 衛生紙、白綢布、電熱吹風機。
6.2.2.10 清洗液體: 汽油、無水乙醇、鉻酸洗液或其他有機溶劑。
7 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
7.1 校準項目
校準項目見表1
表1
校 準 項 目 首 次 后 續 使用中
外觀及工作正常性檢查 + + +
樣品杯溫度偏差 + + +
樣品杯溫度均勻度 + - -
樣品杯溫度波動度 + - -
剪變率準確度 + + +
靈 敏 度 + - -
血漿粘度示值誤差 + + +
血漿粘度重復性 + + +
全血粘度示值誤差 + + +
全血粘度重復性 + + +
線 性 誤 差 + - -
示 值 漂 移 + - -
絕 緣 電 阻 + - -
電源電壓的影響 + - -
7.2 校準方法
7.2.1 外觀及工作正常性檢查
7.2.1.1 儀器應附有制造廠的說明書(使用說明書、技術說明書),其中應提供儀器設計的剪變率轉換系數,應標明儀器名稱、制造單位名稱、儀器型號、儀器制造序列號及制造年月。
7.2.1.2 儀器測量范圍應包括: 剪變率(1~200)s-1, 剪應力(10~1000) mPa。
7.2.1.3 樣品杯及轉筒表面不得有明顯劃痕,并能定剪變率測量。
7.2.1.4 毛細管部位不得有節點、氣泡和柳紋,且必須是直的,不得有能觀察出的膨大和彎曲等不規則現象,所有焊接處應均勻圓滑,其兩端的焊接處必須連接成光滑的喇叭型。
7.2.1.5 有水平要求的儀器需調節支座螺釘達到水平。
7.2.1.6 儀器開機經預熱后,各指示器能正常工作,數字顯示器應顯示清晰。
7.2.1.7 在常壓下目測液路及相關系統無泄漏。
7.2.1.8 儀器按其說明書進行標定,標定中不得使用校準用標準粘度液。
7.2.1.9 加樣前應用清洗液體清洗樣品杯和轉子,用擦拭烘干物品將其擦干或吹干;自動沖洗型儀器,按儀器說明書操作。
7.2.1.10 電熱恒溫水溫箱溫度設定為37℃,校準用標準粘度液應置于其中充分恒溫。
7.2.1.11 按被校準儀器所規定的樣品用量,用移液器準確取樣所選取的標準粘度液,排除氣泡加入樣品杯中,已使用過的標準粘度液不得回收重復使用。
7.2.1.12 加樣后按被校準儀器所規定的恒溫要求充分恒溫。
7.2.2 溫度偏差、均勻度及波動度
7.2.2.1 取下轉子,樣品杯中加滿蒸餾水,在設定溫度下充分恒溫。
7.2.2.2 當樣品杯中的蒸餾水散熱和加熱達到平衡,儀器顯示值穩定后,用數字溫度計測量樣品杯底部靠近邊緣和內側各八個方位的溫度值,取最大值tumax和最小值tumin,溫度均勻度按式(2)計算:
Δtu=tumax-tumin (2)
式中: Δtu—溫度均勻度,℃。
7.2.2.3 在tumax測量點和tumin測量點處分別連續測量,記錄其最大值tfmax和最小值tfmin,按式(3)計算取兩點中最大值為溫度波動度:
Δtf=tumax-tumin (3)
式中: Δtf —溫度波動度,℃。
7.2.2.4 在7.2.2.3中,tumax測量點和tumin測量點分別連續測量時,得到的最大值tfmax和最小值tfmin,按式(4)、(5)計算取兩點的算術平均值tamax和最小值tamin:
tamax=(tfmax+tfmin)/2 (4)
式中: tamax — tumax測量點的算術平均值,℃
tfmax — tumax測量點測得的最大值,℃
tfmin — tumax測量點測得的最小值,℃
tamin=(tfmax+tfmin)/2 (5)
式中: tamin — tumin測量點的算術平均值,℃
tfmax — tumin測量點測得的最大值,℃
tfmin — tumin測量點測得的最小值,℃
溫度偏差按式(6)計算:
Δtd = 37-(tamax+tamin)/2 (6)
式中: Δtd —溫度偏差,℃。
7.2.3 剪變率準確度
7.2.3.1 樣品杯、轉子清洗干凈擦干(或吹干)后,將反光標志貼在盡量靠近轉子的外端,安裝好轉子。
7.2.3.2 儀器設定剪變率為200s-1,啟動儀器“測量”使轉子旋轉,待旋轉穩定后,用轉速表測量轉子的轉速Ni,然后停止儀器測量使轉子停轉,重復測量3次。
7.2.3.3 儀器設定剪變率為1s-1,重復7.3.2。
7.2.3.4 儀器加入3號標準液,重復7.3.1~7.3.3。
7.2.3.5 剪變率準確度按式(7)計算,取誤差最大值為剪變率準確度。如被測轉速低于轉數表量程,則用秒表測轉子周期C,轉速按式(8)計算:
Δ =(α?N(——)- s)/ s×100% (7)
式中: Δ —剪變率準確度。
α—儀器設計的剪變率轉換系數
N(——)—定剪變率三次測量轉數的平均值,r/min
s—儀器設定的剪變率值,s-1
N=1/(C*60) (8)
式中: C —轉子轉動周期,s。
7.2.4 靈敏度
7.2.4.1 儀器設定切變率為10 s-1,加入0號標準粘度液,在測試溫度下充分恒溫后,重復測量3次,平均值為η(——)o。
7.2.4.2 靈敏度滿足式(9)為合格:
0.6224≤ηo≤0.7606 (9)
7.2.5 血漿粘度測量示值誤差與重復性
7.2.5.1 儀器設置為血漿粘度測試方式, 加入1號標準粘度液,在設定溫度下充分恒溫下充分恒溫后進行測試;毛細管類儀器按其設計方式清洗干燥后,在設定溫度下吸入1號標準粘度液進行測試。重復測量6次,平均值為ηe。
7.2.5.2 血漿粘度測量示值誤差按式(10)計算:
Δη=(η(——)e-ηr)/ ηr×100% (10)
式中: Δη——血漿粘度測量示值誤差
η(——)e —被測標準粘度液的測量平均值,mPa?s
ηr —被測標準粘度液在37℃時的標準粘度值,mPa?s
血漿粘度測量重復性按式(11)計算:
S= ×100% (11)
式中: S —標準偏差
Xi —第i次測量值,mPa?s
X(——) —n次測量數值的算術平均值,mPa?s
n —測量次數
7.2.6 全血粘度測量示值誤差與重復性
7.2.6.1 儀器設置為全血粘度測試方式,設定剪變率低切為1 s-1、中切100 s-1、高切200 s-1(或使用儀器已設定值),分別加入1號、3號、4號標準粘度液,在測試溫度下充分恒溫后,各重復測量3次,平均值為η(——)e,全血粘度測量示值誤差按式(10)計算(τ = η? <10mPa的值剔除);
7.2.6.2 在7.2.6.1中,3號標準粘度液重復測量6次,按式(11)計算全血粘度測量重復性。
7.2.7 線性誤差
7.2.7.1 儀器設置為全血粘度測試方式,設定剪變率為30 s-1,分別加入0號、1號、3號、4號、5號標準粘度液(不少于四種),在測試溫度下充分恒溫后,各重復測量3次,平均值為η(——)i。
7.2.7.2 線性誤差按式(12)計算:
S=[∑(η(——)i -ηir)2/(n-1)]? ×100% (12)
式中: S —線性誤差
η(——)i —i號標準粘度液3次測量平均值,mPa?s
ηir —i號標準粘度液在37℃時的標準粘度值,mPa?s
n —樣品個數
7.2.8 示值漂移
7.2.8.1 儀器設置為全血粘度測試方式,設定剪變率為30 s-1,加入5號標準粘度液(可用3、4號),在測試溫度下充分恒溫后,重復測量3次,平均值為η(——),儀器連續運行4h,每隔30min重復測量3次,記錄平均值η(——), 取最大值ηmax和最小值ηmin。
7.2.8.2 按式(13)計算漂移:
Zη=(ηmax-ηmin)/ ηr×100% (13)
式中: Zη —漂移
ηmax—4h內儀器最大測量平均值,mPa?s
ηmin—4h內儀器最小測量平均值,mPa?s
ηr —5號標準粘度液在37℃時的標準粘度值,mPa?s
7.2.9 絕緣電阻
儀器處于非工作狀態,電源開關置于接通位置,將絕緣電阻表的測量端分別接到儀器電源插頭的相線、零線與儀器外殼上,穩定測量5s后,讀取絕緣電阻值。
7.2.10 電源電壓的影響
7.2.10.1 儀器設置為全血粘度測試方式,設定剪變率為30 s-1,加入5號標準粘度液,對儀器分別施加187V、242V電源電壓,在測試溫度下充分恒溫后,各重復測量3次,平均值為η(——)。
7.2.10.2 按式(10)計算,其誤差最大值應符合5.12的要求。
8 校準結果表達
a) 標 題:
b) 實驗室名稱和地址:
c) 進行校準的地點(如果不在實驗室內進行校準) :
d) 校準證書編號,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
送校單位的名稱和地址:
e) 被校對象:
f) 校準日期:
g) 校準結果的有效性:
h) 校準依據:
i) 本次校準所用標準物質和測量設備名稱、型號、儀器編號、證書編號:
j) 校準環境:
k) 校準結果及其測量不確定度:
l) 校準證書簽發人的簽名、職務及簽發日期:
m) 校準結果僅對本次測量有效:
n) 未經本實驗室書面批準,部分復制證書無效。
9復校時間間隔
血液粘度計復校時間間隔一般不超過一年,復校時應附帶上一次的校準證書。
附錄 A
血液粘度計校準記錄
委托單位: 校準日期: 年 月 日
儀器名稱: 制 造 廠:
型 號: 出廠編號:
環境溫度: ℃ 相對濕度: %RH
1、外觀及工作正常性檢查:
2、溫度偏差、均勻度、波動度:
項 目 最 大 值 最 小 值 結 果
溫度均勻度
項 目 測量點 最大值 最小值 差 值 結 果
溫度波動度 tumax
tumin
項 目 tumax平均值 tumin平均值 結 果
溫度偏差
3、剪變率準確度: % (剪變率轉換系數: )
測量介質 設定值
(s-1) 測 量 值Ni 平均值 誤 差
(%)
1 2 3
空氣 200
1
3號標準粘度液 200
1
4、靈敏度:
5、血漿粘度測量示值誤差與重復性:
標準值
(mPa?s) 儀器示值ηi(mPa?s) 平均值
(mPa?s) 示值誤差
(%) 重復性
(%)
1 2 3 4 5 6
6、全血粘度測量示值誤差與重復性:
標準值
(mPa?s) 剪變率
(s-1) 儀器示值ηi(mPa?s) 平均值
(mPa?s) 示值誤差
(%)
1 2 3
6、全血粘度測量示值重復性:
標準值
(mPa?s) 剪變率
(s-1) 儀器示值ηi(mPa?s) 平均值
(mPa?s) 重復性
(%)
1 2 3 4 5 6
7、線性誤差:
樣品號 標 準 值
(mPa?s) 儀 器 示 值ηi(mPa?s) 平 均 值
(mPa?s) 線性誤差
(%)
1 2 3
0
1
3
4
5
8、示值漂移:
時 間 標 準 值
(mPa?s) 儀 器 示 值ηi(mPa?s) 平 均 值
(mPa?s) 示值漂移
(%)
1 2 3
0h
1h
2h
3h
4h
9、絕緣電阻: MΩ
10、電源電壓的影響:
電 壓 標 準 值
(mPa?s) 儀 器 示 值ηi(mPa?s) 平 均 值
(mPa?s) 電源電壓的影響(%)
1 2 3
187 V
242 V
校準日期: 年 月 日
附錄 B
校 準 證 書(內 頁)格 式
1、 外觀及工作正常性檢查:
2、 樣品杯溫度偏差
3、 樣品杯溫度均勻度:
4、 樣品杯溫度波動度:
5、 剪變率準確度:
6、 靈 敏 度:
7、 血漿粘度示值誤差:
8、 血漿粘度重復性:
9、 全血粘度示值誤差:
10、 全血粘度重復性:
11、 線 性 誤 差:
12、 示 值 漂 移:
13、 絕 緣 電 阻:
14、 電源電壓的影響:
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
建議再校準時間: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