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船公司)所屬龍穴造船有限公司首艘8.2萬噸散貨船開工,成為中船公司今年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和破解“接船難、交船難、盈利難”所取得的顯著成效之一。 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造船業從去年開始遭遇了“冰山阻擋”。作為中央直管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中船公司也面臨著嚴重沖擊。搶訂單,滿足所屬60家單位吃飽飯;保訂單,滿足客戶不斷提出的新要求;保交貨,在滿足質量的前提下節約成本。為繼續領航中國造船業,保有目前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地位,今年年初,中船公司把“努力提升產品質量、積極應對金融危機”作為“質量和安全年”活動主題,以破解“接船難、交船難、盈利難”為著力點,采取了一系列“親近客戶”的措施,增強了企業抗危機能力。
“接船難”實際上意味著現在的造船市場是“買方市場”。誰家的造船技術高、產品質量好、服務能力強,誰就有可能逆勢而上。深知“水性”的中船公司為此站在前沿,“親近客戶”,緊跟市場,重點組織開展了產品質量調研活動。如在重點監控船舶的主要質量指標、節電滿足情況、突出質量問題、船東和檢查方意見、產品質量風險等方面,了解客戶需求,為破解“接船難”提供良方。8.2萬噸散貨船就是龍穴造船公司以主流船東需求為導向,聯合國內設計科研院所開發的新型船,同時也是首艘完全依照國際海事組織制定的新標準《船舶專用海水壓載艙和散貨船雙舷側處保護涂層性能標準》建造的船舶,標志著中船公司建造該型船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船公司所屬廣船國際就是比較典型的代表之一。從今年7月初起,該公司從領導責任、勞動競賽、內部挖潛管理三個方面確保順利交船。所謂領導責任,就是要求責任領導、施工課課長助理以上管理人員,每人負責一艘船的建造質量,建造情況與績效考核直接掛鉤,確保質量“尾巴”得到了及時處理。進入三季度以來,該公司又以安全、質量、節能降耗等38個生產節點為考核點,開展了“迎接新中國建國60周年”主題勞動競賽,采取了自檢、互檢、專檢的“三級檢驗”制度,啟動產品報驗日報制度,加強了現場質量巡查等。由于主要負責人親自督戰質量,加上生產資源配置及時,員工工作熱情更高漲,工作效率及產品質量明顯提高。
“親近客戶”,應對危機,最終的落腳點是企業要達到包括“親近客戶”在內的相關方共贏,實現價值最大化。為此,中船公司在制定的《質量提升計劃》中還提出了一些降低質量損失的目標,指導各單位貫徹實施。中船公司三井公司的做法就極具示范性。如對于即將承接的新項目,該公司通過對船東調研,適時掌握其資金狀況、計劃安排及船舶建造進度,加強風險評估。對于已簽約的項目,該公司通過了解造船合同簽署及預付款支付情況,做到了計劃與生產進度相匹配。在降低質量成本上,該公司還與各船級社加強聯系,確保在設計、制造等方面完全符合船東、船廠、船級社、專利商等最新標準要求,杜絕“源頭浪費”。與此同時,該公司在員工中開展了“提合理化建議、全面降本增效”活動,加強供應鏈管理,并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對原材料采購實行分批支付采購款,以保證資金安全。
“2010年是一個分水嶺,質量防線必須全面升級。”中船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發展戰略,2010年中船公司要進入世界造船集團“五強”或“三強”,力爭到2015年成為世界第一造船集團。為此,他們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親近客戶”,力爭在包括新能源領域內取得突破,針對國內外市場,及時推出適銷對路的高性價比產品,重點研發一些符合國際新標準、新規范要求的綠色環保新船型。
“親近客戶”的前期產品質量調研活動,還為集團公司掌握各企業生產的前、中、后情況,制定下一步“保交船”質量安全計劃提供了事實依據。如針對調研情況,在制定的《質量提升計劃》中規定了一系列量化指標,例如:在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中,打造3~5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船型;逐步擴大一批成熟型船型的市場份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質量保衛戰中,各單位按照《集團公司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質量工作的若干意見》,分別制定了適合企業實際的“保交船”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