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我國第四個航天發射場——海南航天發射場,近日在海南省文昌市開始動工建設。該發射場位于北緯19度,是我國在低緯度濱海地區建設的首個航天發射場。 據了解,海南航天發射場預計于2013年建成,形成年發射火箭10—12枚的能力。投入使用后,該發射場將主要承擔我國新一代大型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航天器的發射任務,可以基本滿足國內外各種軌道衛星發射的要求。
我國現有的酒泉、太原、西昌航天發射場,均建在戈壁、高原和深山,存在商業開放度不夠、航天發射互補能力不足、大直徑火箭運輸受到交通條件制約等問題。
海南航天發射場工程指揮部副主任張平介紹,海南航天發射場擁有位處沿海的地理優勢,我國研發、生產的直徑5米的新一代火箭可以通過海運,直達發射場附近的碼頭,有利于改善我國的航天發射環境,同時提高商業競爭力。
海南航天發射場建成后,將執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后續任務,酒泉衛星發射場將繼續承擔返回式衛星和部分載人航天工程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場將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應急發射任務,并作為海南航天發射場的備份互補發射場,從而形成沿海和內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范圍相結合的航天發射新格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運載火箭專家龍樂豪介紹,海南航天發射場緯度低,可以提高地球同步衛星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與位于北緯27度的西昌發射場相比,從海南航天發射場發射火箭,有效載荷將提高7.4%,使我國現有運載火箭有效載荷提高300多千克,而目前國際上每1千克有效載荷的發射價格約為2萬美元。僅在校正夾角上,海南航天發射場與西昌發射場相比,節省的燃料就可以讓衛星多運行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