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發展大潮起,與時俱進寫崢嶸。
近年來,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簡稱“深圳市檢測院”)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充分利用特區“先行先試”的機制優勢和地處珠三角龍頭城市、毗鄰港澳的區位條件,緊跟國際檢測行業的發展潮流,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為政府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目前,深圳市檢測院已發展成為擁有員工830余名、設備7800余臺套、實驗室面積65000余平方米、年業務收入超過2.4億元的綜合性技術機構。2009年上半年,面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院檢測產值逆勢上揚,超過9512萬元,同比增長10%以上,完成產品檢驗64307批次,完成各類政府監督抽查任務7504批次,完成計量器具檢定/校準24.6萬臺件。
在《深圳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和《深圳市現代產業體系總體規劃》中,該院已經被深圳市政府確定為重要公共檢測技術平臺。歷經多年的不懈努力,該院成功躋身于國內先進實驗室的行列。
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服務政府綜合管理和行政執法
為了更好地服務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的大局,深圳市檢測院牢固地樹立政府業務“第一時間”、“三個主動”、“三個優先”的服務理念,建立健全了“政府業務服務細則”和“政府業務專員”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政府業務“綠色通道”。2007、2008年,分別完成各類政府監督抽查任務17417批次、24459批次,2009年上半年完成7504批次。
——盡心盡責,做好食品安全監管技術支撐工作。該院切實做好食品市場準入和衛生許可工作,建立健全了衛生學評價工作的流程和管理制度,衛生學評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此外,還承擔質監、工商、消委會、食安委等政府監管部門下達的食品監督檢驗任務,進行食品企業QS、衛生學評價工廠審查,舉辦企業質量分析會,配合政府部門完成抽查檢驗工作,受到各級政府監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和表揚。
——保質保量,做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在各級政府部門對產品監督檢驗范圍和頻率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該院克服人力、車輛等資源不足的困難,合理調配資源,改進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質保量完成各項監督抽查任務,取得突出成績。近年來,為沃爾瑪、吉之島、天虹、茂業、新一佳等多家大型商場、超市、批發市場的企業負責人、經理和管理人員免費提供產品質量控制培訓,有效地推動“政府監督、流通推動、生產重視、檢測支撐”的質量管理模式形成。
——勇挑重擔,應對緊急檢測任務和突發安全事件。針對近年來突發性事件不斷增多的趨勢,該院建立了以院主要領導為責任人的應急領導小組,并健全了相關應急機制,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快速反應。一是在“蘇丹紅”事件中,成為全國第一家檢出“蘇丹紅”的機構,為政府提供了準確的檢測數據。二是在乳制品三聚氰胺事件中,克服人員、設備等資源不足的困難,截至去年底已完成8000余批次的檢測任務,檢測人員累計加班時間達25000余小時。三是承擔了深圳地區各口岸紅外體溫儀的校準工作,為非典、H1N1甲型流感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今年的甲型流感防控工作中,該院已完成了深圳、惠州、東莞等9地市共28個口岸14個批次的集中檢測,共檢測體溫儀2300多臺次。四是在供奧食品檢測工作中,專門制定了《供奧運食品檢測工作規定》,組織核心技術人員開展檢測技術攻關工作,精心選派專業人員駐廠進行全天24小時監管,完成包括20種食源性興奮劑、過敏原標簽等項目的供奧運食品達200多批次。五是在“5.12”汶川地震發生后,派人通宵值班,對抗震救災樣品隨到隨檢,且不收取企業任何費用,為抗震救災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關注民生,積極開展強檢工作。該院認真抓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物流、餐飲、社康中心強制檢定工作,并以“5·20世界計量日”活動為契機,開展“民生計量進社區”活動,為居民提供計量器具現場校準和計量知識咨詢等服務,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在全面推動各項強檢工作深入開展的同時,建立了重點監管企業名單的月報制度,完成了醫療衛生、安全防護領域的強檢器具普查建檔,完善了強檢信息系統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并積極配合政府監管部門進行專項檢查、監督抽查、專題培訓等工作。
——改進服務,拓寬政府業務領域。為適應政府質量監管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該院持續改進政府業務服務水平,贏得了深圳市消委會、食安委等部門的信賴與合作,實現了從單一為質監部門服務向為多個政府部門服務的轉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2007年開始,檢測院開始了與香港消委會、香港海關的檢測技術合作,在拓寬業務領域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形象,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開拓創新,從微觀質量管理向宏觀質量分析轉變。2008年,該院承擔了編制深圳市6個重要工業行業產品質量分析報告的任務,專程走訪了大量的企業及相關政府機構,獲取了第一手的行業資料,并結合在監督抽查和委托檢驗中所發現的行業質量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相關行業產品質量水平的對策措施,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評價與贊賞。
——熱心服務,滿足企業和產業發展的需求。今年上半年,該院共舉辦對CCC獲證企業的培訓7場次,深圳市相關行業600多人次參加,培訓內容涵蓋了CCC工廠檢查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如何加快CCC認證進度、CCC檢測要點以及強制性產品認證法律法規等,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質量安全意識。
構建公共檢測平臺
促進區域產業經濟加快發展
近年來,珠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逐步提速,深圳在區域經濟中的龍頭地位日益凸顯。但同時,珠三角的產業多數處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的末端,需要通過產業升級走向高端。為此,深圳市檢測院積極響應國家“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戰略部署,根據國家質檢總局“質量和安全年”工作、深圳市委市政府“服務年”工作的要求,結合珠三角企業自主創新、轉型升級、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以及深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需要,加強對不同產品生命周期階段的檢測需求分析,實施供應鏈品質管理戰略,建立了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業務模型,著力打造公共檢測平臺,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著眼于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加強對國際不同區域市場技術法規、標準的研究,緊跟國際產業分工配套中的符合性評定技術要求和國際先進測試標準,建設了覆蓋深圳市重點產業、重點產品(如電子信息、醫療器械、食品檢測與安全評價等)的“測試、認證、咨詢、培訓”四大檢測技術服務平臺,完善“認證工廠”模式并積極爭取與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的互認。目前,該院與美國、歐洲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個國際權威機構實行了互認,構建了“一次檢測、全球通行”檢測認證體系,幫助深圳乃至珠三角企業(如華為、中興、康佳、富士康、偉創力等)低成本、便利化地進入全球市場。
——著眼于深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需要,加強對經濟全球化催生的新經濟和高技術產業領域的研究,并根據其相應的產業發展要求配置檢測裝備、新技術、新標準、新測試方法,加速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化學安全等領域的重點檢測實驗室。今年,該院牽頭深圳市42家LED產學研重點單位組建了深圳市LED產業標準聯盟,對規范LED行業發展、保護消費者權益、提升產品質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著眼于產業轉型升級、自主創新的需要,整合相關檢測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加強對不同產品生命周期階段企業檢測需求的分析研究,為企業提供全過程檢測技術服務。同時,實施包括品質評價、供應商篩選等在內的供應鏈戰略,對供應鏈核心企業進行包括標準、指令、方法、裝備、規程等內容的訓練。這些舉措適應了總部經濟發展、供應鏈虛擬化、研發機構聚集提出的要求,有力促進了區域產業經濟向高端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
——著眼于客戶價值導向的分析研究,推出有效市場服務與推廣措施。一是通過舉辦定期的大客戶年會和不定期的客戶座談會的形式,廣泛深入搜集到企業的意見與建議,并力爭在短時間內出臺整改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客戶提出的質量、交付、成本等方面問題。二是建立專門的市場和客服隊伍,推出市場激勵方案,客戶服務與市場拓展工作逐步走向專業、有序,以客戶為導向的理念得以全面貫徹。三是在客戶服務工作中廣泛應用KPI、CRM等先進管理工具,市場管理工作進一步科學、規范。四是制定“星級客戶服務方案”,認真總結市場工作,著重對大客戶和戰略客戶進行分析,并收集市場服務的典型案例,總結推廣經驗,確立市場工作重點,加強了大客戶和行業客戶的開發。
強化自身能力建設
打造國內先進、國際一流檢測機構
近年來,隨著政府和社會對檢測機構的要求不斷提高,深圳市檢測院從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工作、硬件設施建設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努力打造國內先進、國際一流的檢測機構。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充分利用深圳市有關人才引進的政策,通過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等方式,拓寬學科帶頭人、客座教授等核心人才的引進渠道,吸引、培育一批專家人才隊伍,建立內外圍專家網,占領人才高地。目前,該院有博士后1人,博士6人,高級職稱和碩士以上學歷的人才占員工總數的20%以上,有48名員工擔任各類國家級技術委員會委員和國家級技術評審、考核組專家。二是建立人員考核和崗位能力評價體系,進一步改進薪酬與激勵機制,建立新聘員工的培養機制,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三是加強培訓工作,建立完善培訓效果考評機制,保證培訓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同時,加大知識管理力度,通過制度促進知識共享,使干部員工的素質能力快速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
——加大科研開發力度。一是確立了“科技興院”的發展戰略,并成立了院學術委員會,制訂了《研發工作管理辦法》、《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科研工作制度,奠定了科技發展的基礎。二是推動專業人員積極參與國內國際各類標準組織、技術委員會的標準化工作,參加與相關的標準、規程、規范的制定、審查工作,激發科研工作的活力。三是推動產學研合作,與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以及產業聯盟結成伙伴關系,實現檢測技術與新興、重點產業、典型企業研究之間的互動,從而實現相關科技領域的突破。四是大力爭取科技資金支持,今年獲得科技資金達843萬元,位列全市第二(僅排在華為公司之后)。五是科技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作為主要參與單位的“十五”科技攻關課題《消費類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評價技術平臺》項目,獲得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強化實驗室基礎建設。一是申請籌建的“國家數字電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項目被認定為深圳市重大建設項目,通過多次與政府有關部門協調爭取,下達投資總概算為2.6975億元,主體工程預計將于今年內封頂,設備配置工作也正在加緊進行之中。該中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對提高我國數字電子產品技術和質量水平,增強數字電子產品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二是積極爭取上級機構和當地政府的支持幫助,力爭按國際產業發展要求配置先進檢測裝備;同時以自籌資金的形式,進行實驗室的改造,增加實驗室空間,擴充普通檢測儀器設備,現已擁有總價值達1.8億元的專業檢測設備。
——推進文化和品牌建設。近年來,該院不斷加強院文化體系建設,具體包括院的追求和使命、核心價值觀、發展目標、發展思路、發展戰略、文明規范用語等內容,同時不斷加強對院環境的整體文化包裝,為檢測院核心文化理念的宣貫和行為方式的統一夯實了基礎。
大力開展“雙年”工作
切實提升服務企業的水平與效率
今年,為響應國家質檢總局“質量和安全年”與深圳市委市政府“服務年”活動的號召,深圳市檢測院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制定出臺了相應的工作方案與服務措施,取得了顯著成績。“雙年”活動期間,該院共收到企業表揚信、錦旗等20余件,榮譽背后是艱辛的付出。
——切實服務企業。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達1679家次,為企業組織培訓近40場次,培訓企業管理人員超過3000人次。同時,院領導班子親赴數十家重點企業調研,為這些企業提供計量、質檢方面的咨詢與服務,獲得了企業的高度贊揚。
——提高服務效率。在技術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對高新技術企業、直通車企業計量業務服務時間由15個工作日壓縮至4個工作日,3C強制認證檢測服務時間由3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凡直通車企業來辦理業務,其等待時間不超過15分鐘。
——減免檢測費用。對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復查檢測收費實行7折優惠,對執行國家收費標準的非強制性計量業務收費實行8折優惠,今年上半年為企業減免檢測收費近600萬元,真正做到了“服務社會、服務企業、服務群眾”。
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中國市場經濟實踐、珠三角經濟一體化、深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現代產業體系,均為檢測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我們堅信,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圳市檢測院將繼續改革創新、拼搏奮斗,認真履行職責,做大做強,駕馭“檢測航母”駛向更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