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CT機檢定的探討
計算機體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由Conmack AM和Hounsfield CN在20世紀70年代發明設計的。CT成像技術在疾病診斷中的廣泛應用,大大促進了醫學影像學的發展。
隨著CT設備與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CT也從最早的非螺旋CT發展到單層、雙層螺旋CT,直至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多層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如今的64層螺旋CT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容積數據采集,并達到了各向同性,該技術在無創性影像診斷學中開創了一個全新領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臨床檢查手段之一。
因此,CT機質量檢測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其中的最重要的性能是CT影像質量。
用可允許的最小X射線劑量,在準確的部位上掃描重建的影像上所能看到密度對比度小、占體內空間最小的最小病灶是CT診斷醫師最關注的質量問題。影響CT影像質量的參數很多,如:劑量指數、密度分辨力、空間分辨力、CT值均勻性、CT值噪聲等等。它的每一項指標都有其特殊的意義,以下就各指標對影像質量的影響及各指標的計量性能檢定進行分析。
CT掃描時的X射線輻射劑量,是影響圖像質量的一個重要參數,也是對病人輻射劑量的評價。一般說劑量高圖像質量會相對好一些,但是劑量高會增加X線輻射劑量,對病人會造成不良損害,另外也增加了機器、球管的負擔,增加設備故障幾率,影響壽命。X線劑量是由眾多因素決定的,但是對同一臺設備則主要是取決于毫安秒(mAs)值,廠家常會在檢測圖像質量參數時用較大的mAs值,而在劑量檢測時用較低的mAs值,這是在設備評價時需要注意的,劑量的檢測一般要用性能模體和筆形電離室及劑量儀,也可以用熱釋光片(TLD)來進行測量。國家規程規定頭部各點所吸收劑量應小于50 mGy,腹部由于橫切面大且又被吸收,所以中心點劑量小于20mGy,邊緣點接近球管應小于80mGy。而在實際 檢定工作中我們發現一般腹部各點符合要求的話,頭部點的測量一般也能符合要求。劑量指數的穩定性好壞與CT機的核心部件關系密切,例如X射線管的質量和X射線高壓發生器,尤其是X射線管燈絲供電電路的穩定性直接影響X射線管的壽命和劑量的正確性。
CT的空間分辨力和低對比度分辨力反應的是CT整機的重要性能,分辨力直接影響圖像的質量,分辨力差的機器就會無法分辨一些較小的病灶,而造成誤診,延誤病情。因此在檢定工作中,該項目的檢測十分必要和謹慎。空間分辨力也是高對比度分辨力。這是CT機影響圖像質量的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它的定義是在兩種物質密度相差在10HU以上時,能夠分辨最小的圓形孔或是黑白相間(密度差相間)線對(1p/cm)值。它可以直接用肉眼來觀察孔徑的大小或線對的多少,也可以用點擴散函數方法計算,目前我們檢定多數用的是前一種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