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質監局嗎?我是呂寨鄉質量協管員老劉,我們這兒有群眾反映在一家農藥門市購買的農藥質量有問題,請你們快來檢查一下。” 6月17日上午,又一起農資質量投訴通過質量協管專線電話傳遞到了河北省臨西縣質監局。接到協管員舉報后,該局執法人員按圖索驥,準確找到了位于臨西縣城東部的這家臨街門市。此時銷售人員仍然毫不知情,還在向幾位農民極力推銷問題農藥,恰被逮個正著。經質監人員與農藥包裝袋上標注的生產廠家聯系,核實生產許可證號等信息,證實這批農藥確為假貨。該局執法人員當即對12箱共計3600元的假冒農藥進行了現場封存。從接到質量協管員舉報電話,到案件現場部分處理完畢,僅僅用時70分鐘。
據了解,這已是臨西縣質監局聘請百名質量協管員以來查處的第5起偽劣農資案件。這百名質量協管員不僅在“三夏”大忙季節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今年開展的“質量和安全年”活動中更是發揮著巨大作用,在暢通投訴渠道、細化舉報線索等方面已經顯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雖說以前也有舉報人提供線索,但往往存在信息不全面、細節不確定等問題,尤其一些制假售假黑窩點大多位置隱蔽、行蹤不定,光是找出具體地點就會耗費相當多的時間。自從有了質量協管員,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得以解決,現場檢查環節的辦理時間就已從之前的兩三天或更長時間縮短為現在的一天甚至是幾個小時、幾十分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該局稽查隊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
據臨西縣質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深入扎實地推進“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及時發現、有效打擊制假售假行為,進一步提升質監工作有效性,該局自今年2月份起,在全縣鄉鎮、農村聘請了100名質量協管員,并將協管員姓名、工作單位、聯系方式以及工作內容等信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農村板報等途徑向社會公布。100名質量協管員中既有鄉鎮干部、企業商戶代表,也有農技人員、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還有責任心強的普通農村群眾。這些人全部是在一定范圍或某個特定領域中“熱心腸、一呼百應”的“小喇叭”和“萬事通”。該局正是看中了他們熟悉基層、信息靈通、帶動面廣的優勢,通過他們及時將各個層面的產品質量、計量標準、食品和特種設備質量安全等方面的舉報投訴以及身邊群眾反映的質量問題通知質監部門進行查處,從而延伸了執法、服務觸角,更大范圍地打擊了違法行為,拓寬了工作覆蓋面,也使得“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在臨西縣取得了扎實成效。
目前,100名質量協管員的身影活躍在臨西縣的廣大鄉鎮、農村,已協助質監部門查處手機、建材以及復合肥、農藥、地膜等農資質量案件20余起,解決群眾投訴35起,收集、反饋各類質量信息上百條,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0余萬元,不但成為了質監工作的排頭兵、好幫手,更是被廣大群眾親切地稱為“打假千里眼、治劣順風耳、百姓貼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