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質監部門不斷探索電子秤監管方式,近期通過破解作弊技術、開展專項整治、建立反黑秤聯盟等一系列舉措,迫使“黑心秤”生存空間日漸縮小。
近年來,電子秤作弊手段花樣層出不窮且不斷升級。如何管住小小電子秤,使得秤準人心更準,消費者不再吃虧上當?福建省質監部門不斷探索電子秤監管方式,近期通過破解作弊技術、開展專項整治、建立反黑秤聯盟等一系列舉措,迫使“黑心秤”生存空間日漸縮小。
據統計,福建省僅福州市就有農貿市場近1000家,使用電子秤約5萬臺。福建省質監部門4月份開展電子秤專項整治以來,發現電子秤作弊行為較為普遍,福州農貿市場被檢查的電子秤約有20%不合格,這其中至少50%是有意作弊行為。廈門市有110個集貿市場,在用電子秤等衡器8000臺左右,近期廈門市質監部門對這些衡器強制檢定時,查出108臺電子秤涉嫌使用密碼作弊。
針對電子秤作弊行為,5月初福建省質監局下發《福建省電子秤專項整治實施方案》通知,提出圍繞電子計價秤生產、銷售、使用、修理四個環節,開展電子秤專項整治,其中生產和銷售環節被列為整治重點。
據福建省計量院技術人員介紹,電子秤作弊技術不斷升級,從第一代商販通過調整電子秤的修秤密碼實施作弊,到第二代在電子秤按鍵面板下安裝隱蔽開關作弊,再到第三代在電子秤內部安裝電容或遙控接收裝置“宰客”,直到現在更隱蔽的第四代作弊方式,將秤的芯片整塊更換為可作弊芯片,通過輸入密碼,啟動作弊軟件,可調整10%~40%重量。當遇到檢查時可“一鍵還原”恢復正常,而且拆秤檢查時查不出任何問題。5月12日,福建省計量院與福州市質監局聯合開展電子秤專項檢查,在福州西營里市場暫扣兩臺疑似利用芯片密碼作弊電子秤。計量技術人員通過深入研究,并找到電子秤銷售商查取密碼,14日終于破譯了這兩臺電子秤作弊手法。
5月17日,在福建省計量院成立了一個特殊的志愿者維權組織———反黑秤聯盟,這是福建省質監部門在5月初開展電子秤專項整治以來的一次嘗試,在全國也是首例。活動一結束,“反黑”隊伍近20名各行業的志愿者,帶著計量院提供的一袋維權小砝碼,踏上了反“黑心秤”的維權路程。此外,反黑秤聯盟的志愿者們還肩負另一使命,即在人群中發展“反黑”志愿者,使反黑秤聯盟不斷壯大。“會有一天,‘黑心秤’在無數雙眼睛的監督下,無處藏身。”在福州某房產公司擔任會計職務的小瑩是這批志愿者中的活躍成員,別人寧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則恰恰相反,一旦碰到類似商販缺秤少量行為,她一定要投訴和追問到底。
反黑秤聯盟成員一致認為,電子秤作弊現象屢禁不止,根源在于違法成本太低。根據20多年前制定實施的《計量法》規定,被查出的電子秤作弊者,最高2000元罰款。而據當地媒體記者調查,一些賣海鮮干貨等貴重物品的商家,通過電子秤作弊行為,一天就可額外盈利1000多元。相對于高昂的“利潤”,執法檢查中少量的罰款不足為懼,因此商家敢于一次次觸碰法律。“提高計量作弊違法成本,對計量作弊行為進行重罰,嚴重者追究其刑事責任,也許是從源頭監管住電子秤做弊行為的根本之策。”反黑秤聯盟志愿者小康如此說道。
鑒于此,福建省質監部門在專項整治中將嚴厲查處電子秤作弊行為,從源頭上對改裝、銷售可作弊電子計價秤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取締窩點。為防止使用者打開電子秤改動秤內裝置,對經過檢定合格的電子秤加裝鉛封,并在電子秤明顯部位張貼強制檢定標志。對不合格的電子秤,則在明顯部位張貼禁用標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