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真正落到實處?江西贛州市質監局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致力于提升標準對接能力,重點抓好一批技術標準體系物質載體項目建設,把體系建設成果轉化為支撐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力推當地產業升級和產業鏈延伸。他們的做法值得借鑒?! ?如何結合實際,把“質量和安全年”活動落到實處?面對記者的采訪,江西贛州市質監局局長李安運言簡意賅:“夯實基礎,提升標準對接能力,重點抓好一批技術標準體系物質載體項目建設,把體系建設成果轉化為支撐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開展以來,贛州市質監局立足服務,科學布局,腳踏實地狠抓“硬件”建設,力推當地產業升級和產業鏈延伸。國家鎢與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竹木產品監督檢驗中心(南康分中心)、江西省首個國家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食品和特種設備電子遠程監控室等一批技術標準基礎項目相繼投入使用。
為加快推動當地鎢與稀土產業集群發展,經贛州市質監局的積極爭取,國家鎢與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項目已落戶贛州。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1億元,一期工程投資6600萬元,總建筑面積39614平方米。為搶抓工期,確保質量,該局采取中心基建與實驗室籌建同步進行的方式,超常規速度建設。現在該中心已正式運行,并被江西省政府列入“科技興贛”重點項目。目前,該中心已能夠開展鎢與稀土從礦樣到產品的一系列樣品檢測服務,檢測能力覆蓋鎢與稀土的50多個產品400多項參數,待今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實驗室認證后,它將成為全國最具權威的鎢與稀土檢驗檢測機構、輻射全國的“專業化公共檢測實驗研究室”,將進一步提升當地鎢與稀土及其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力,為確立贛州在全國乃至國際鎢與稀土生產加工中心基地的地位奠定堅實的技術標準基礎。
為了給南康市支柱產業———家具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該局爭取到江西省質監局支持,主動與南康市政府溝通,籌資460萬元建設“國家竹木產品監督檢驗中心(南康分中心)”。該項目現正抓緊建設,將于今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技術標準體系物質載體項目建設的重點,針對食品質量控制難、監管難的問題,該局自籌資金160多萬元,率先在全省設區市建立了首個國家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簡稱P2實驗室)。實驗室能對食品等載體中的細菌、真菌、病毒、含漱液等樣品進行檢測與診斷,極大提升了當地微生物檢測能力。該實驗室運行以來,已檢測食品、餐具、飲具、醫療手術器械等樣品7200余批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以此為依托,該局又分別投資40余萬元,建起了龍南、瑞金兩個食品檢測站,提高了全市食品抽檢樣品檢驗效率。
為進一步延伸監管觸角,該局還依托現代互聯網技術,建起了食品和特種設備電子遠程監控室。在高風險食品企業生產過程的關鍵控制崗位設置了3個以上的電子攝像頭,實現了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檢驗入庫的遠程實時監控。在重點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裝了電子監控系統,隨時掌握設備運行情況。
技術標準領域的差距,是當地企業的軟肋,也是制約企業創新發展的瓶頸。為幫助企業掌握最新的標準資訊,該局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首個“技術標準數據庫”,并與深圳數據庫成功實現對接,可隨時查詢下載全球35萬個技術標準數據。今年,該局又把該數據庫進一步延伸,將在各縣(市、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19個技術標準數據分庫,密集打造有利于承接產業轉移、降低商務成本、提高工作效能的技術標準服務平臺,助推企業及時依據標準資訊調整生產,搶占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