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世界計量日。記者在深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舉行的紀念活動上了解到,近年來,深圳質監部門以“保民生、促發展”為主題,以服務“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開展民生計量、工業計量、能源計量工作,不僅保障了市民的合法權益,夯實了社會和諧的基礎,計量也成為深圳產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助推器。
深圳市副市長卓欽銳在紀念活動上表示,30年來,深圳市已初步建立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化計量技術體系,計量工作為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可靠基礎,成為保證產品質量、推動自主創新、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多年來社會各界通過探索和推動能源計量,引導企業開展節能減排;通過加強深港、珠三角計量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通過加強民生計量,為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維護群眾利益做出了重大貢獻。深圳還要學習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計量管理體系,打造一支過硬的計量專業隊伍,積極參與國家重大計量科研項目的研究,增強服務經濟和社會的能力,提升深圳計量在珠三角一體化和深港經濟合作進程中的地位和輻射能力。
相關鏈接:“5·20”世界計量日
1875年5月20日,17個工業國家在巴黎簽署了《米制公約》,同意使用十進制的米制計量單位,以簡化國家間的貿易、結算及計量,勾畫了未來世界計量的方向和框架。現今已有48個國家簽署了這一公約,包括了所有主要工業國家。我國于上世紀70年代末簽署了《米制公約》。計量單位制已由米制發展為現今的國際單位制并被各國普遍接受。
2000年5月20日,在“米制公約”簽訂125周年之際,在當年的紀念大會上,與會者提出把每年的5月20日定為世界計量日,目的在于讓社會了解計量、讓大家關心計量。后由國際計量委員會批準,2001年5月20日成為第一個世界計量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