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能源計量問題分析及對策
山西省計量監督檢定測試所 韓建書
能源計量作為有效利用和節約能源的重要技術手段,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工業生產領域,從原材料采集、運輸、物料交接、生產過程控制到成品出廠,都需要通過測量數據控制能源的使用。能源計量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但是,從占山西省200家重點節能企業節能目標80%的130家企業能源計量與節能調查結果中發現,企業能源計量工作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對能源計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未對能源計量引起足夠重視;二是能源計量組織機構不健全,計量職能不到位;三是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和檢測率低,管理水平落后;四是企業能源計量最高標準建立少,裝備水平低;五是能源計量數據管理和應用差;六是能源計量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配備不足,素質低。
一、原因分析
1.現行的法律、法規對能源計量的定位不準確
《計量法》頒布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的情形是:國民經濟正處于計劃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緩慢。現代化生產處于起步階段,生產技術落后。對計量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建設中的作用缺少充分認識,沒有充分的實踐經驗與成果為計量的正確定位提供科學依據,只是將量值統一、準確、可靠作為計量的定位,《計量法》實際上是“器具法”,只是對計量器具的依法管理,計量的真正作用未體現出來。能源計量作為計量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在現代化大生產中,計量不僅是節能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一個具有視覺功能的生產一線操作手,計量的數據直接指揮和控制著生產,具有生產力的特性。因此,需對計量重新進行準確定位。
新近通過的《節約能源法》對“能源計量”的定位還是“對能源計量器具的管理”,對能源計量器具產生的數據的管理和應用規定過于原則,操作性不強,未能真正體現出能源計量在節能工作中的基礎保障作用。
目前,節能計量技術法規和標準共有100多種,只有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提到了能源計量,但只是對能源計量器具的概念進行了明確,對能源計量的概念、內容、范圍仍無規定。能源計量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能源計量工作開展力度不夠,從而造成節能工作效果差。另外,在其他的節能標準中本來是能源計量的內容卻人為地放在了節能監測工作中,造成真正的能源計量工作卻變成了能源計量器具的管理工作,能源計量的本來功能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實踐證明,用節能監測手段來達到節能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目標是不可行的。再者,會造成對能源計量理解不統一、工作不到位、應有的效果不明顯,節能的基礎地位得不到真正體現。
2.企業能源計量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操作性差
據統計,目前我國能源計量有兩部法律:《計量法》和《節約能源法》,行政法規和技術法規及標準約有100多部。雖然從數量上不算少,但從法律法規的內容上看,很不適應目前能源計量工作與節能工作提出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沒有形成系統的、比較全面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有利于推進節能工作的能源計量法律法規體系,難以指導和規范目前我國的能源計量工作和節能工作實際。同時,由于過于原則和籠統,具體運用起來難以操作,不利于工作的開展。
3.企業能源計量與節能管理體制不順
此次調查的130家企業的能源計量與節能管理體制顯示:企業內部計量與節能管理85%以上是兩個部門管理,職責界定不清。計量管理部門只注重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與管理,至于節能與否不關注,將計量產生的數據束之高閣;而節能管理部門只負責節能項目和節能技術的應用,不關注節能效果,致使對能源計量產生的數據不理會、不收集,根本談不上數據分析。再加上兩部門各自為政、互不協調,雙方不清楚對方的工作內容和要求,能源計量數據得不到實時應用,發揮不出真正的功效,從而造成企業領導看不到能源計量帶來的效益,導致對能源計量工作不重視,計量投入不到位。
4.企業法制意識淡薄,企業領導的作用力弱
筆者發現,在調查的130戶企業中,90%以上的企業不同程度存在不清楚有哪些與本企業有關的能源計量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的問題,存在收集不全或不收集的現象,對能源計量與節能管理要求知之甚少甚至不清楚,從而造成能源計量和節能工作法制管理出現空白區。再加上政府宣傳不到位和監督管理不力,企業領導法制意識淡薄,不能依法行事,對能源計量工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導致計量產生的數據未能真正使用、管理粗放、節能效果失真。
5.政府對企業能源計量的考核評價體系缺失,監督力弱
一方面,國家未建立對企業能源計量的考核評價體系,未明確政府、企業各自在能源計量中的職責和要求,對企業實施能源計量考核缺乏法律依據;同時,各級地方政府對能源計量與節能考核存在消極思想,害怕通過考核使得對本地區財政收入貢獻大的一些高耗能企業受到關停,影響地方財政收入,所以對能源計量與節能考核聽之任之。另一方面,我國雖然頒布了100多種能源計量與節能的技術標準,但由于其大多數為推薦性的,屬于企業的自愿行為,政府只有引導的義務。因此,造成政府對企業能源計量的監督力弱甚至沒有,這些技術法規形同虛設,沒有真正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
6.計量技術發展滯后,不能適應能源計量工作要求
計量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能源計量工作的質量,影響到節能效果。通過對130戶重點耗能企業的調查,筆者發現,由于目前我省建立的檢測標準只能進行計量設備的靜態檢測,動態檢測標準因在線檢測技術落后沒有建立,設備耗能測試也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測試評價標準,致使很多能源計量器具特別是在線監控設備、動態檢測設備因沒標準而無法檢測,周檢率低,主要耗能設備的耗能指標無法準確得出。另外,我國多數企業在用的能源計量產品計量技術水平低,產品質量差,造成了檢測準確度低,從而影響了能源計量工作質量。
7.計量人員準入門檻低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計量人員的教育程度為初中、高中的占絕大多數,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并且大多數人員對能源計量概念不清,不會應用能源計量數據指導生產,綜合素質較差,對企業盡快實現能源計量管理精細化、信息化、智能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企業對這類人員的再教育工作不重視;另一方面,國家對這類人員設置的準入門檻較低,造成什么人員都可以從事計量工作,甚至有一些企業將計量崗位作為照顧關系的一個途徑。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